農產品采后,仍然是一個活體,在貯藏過程中它要維持生命,就要斷消耗自身的貯藏營養,從而逐漸失去營養價值和鮮活的品質,另外蟲害也會把產品的貯藏營養作為美食,結果會造成農產品腐敗變質,失去鮮度的食用價值。如何使農產品采后的活體保住營養和鮮活的品質,溫度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一般地說,溫度越低的產品的營養消耗越少,病蟲害為害也越差,保持新鮮品質的時間也越長,同時溫度變化越小,保鮮效果越好,保鮮溫度也不是無限制的低,因為溫度低到產品忍受不了時,也會發生冷害或凍害。所以保鮮貯藏要求一個相對穩定的適宜低溫條件。大多數農產品最適保鮮溫度是0℃左右。

正確管理冷庫,使冷庫正常工作運轉
1.如果是水果、蔬菜用的保鮮冷庫的話,要做好果蔬的分類采收與庫內堆放。用于冷藏的水果、蔬菜都應是質量上佳、成熟度適的,這樣更能體現出冷庫的使用價值。
2.要摸吸排氣冷熱是否分明,冷凝器冷卻效果是否正常。
3.冷庫建造完成后,要做好開機前準備工作。開機前應先檢查機組各閥門是否處于正常開機狀態,檢查冷卻水水源是否充足,接通電源后,根據要求設定溫度冷庫的制冷系統一般是自動控制的,但首ci使用時應先開冷卻水泵,運轉正常后再啟動壓縮機。
4.要做好運轉中的管理。制冷系統正常運轉后要注意“一聽一看”。“聽”是指聽設備在運轉過程中是否有異常聲音,“看”是指看庫內溫度是否下降。

合理調節冷庫蒸發器,及時除霜
一般而言,冷庫蒸發溫度每提高1℃,可節能2%~2.5%。因此,在能夠滿足產品制冷工藝的前提下,可通過調整供液量,盡量提高蒸發溫度。霜層的熱阻一般比鋼管的熱阻大得多,當霜層厚度大于10mm時,其傳熱效率下降30%以上。當管壁的內外溫差為10℃、庫溫在-18℃時,排管蒸發器的制冷系統運行一個月后,其傳熱系數K值大約只有原來的70%左右。冷風機結霜特別嚴重時,不但熱阻增大,而且空氣的流動阻力增加,嚴重時將無法送風,所以要適時對蒸發器的表面進行除霜處理。在大中型冷庫的制冷系統中,一般采用熱氨(氟)沖霜和水沖霜而不采用能耗高的電熱融霜方式,而小型氟利昂制冷系統為簡化管路,可采用電熱融霜方式,但是應根據霜層融化所需的熱量配置適宜的電熱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