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倒伏性是小麥高產穩產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幾年來,由于惡劣天氣的影響,倒伏給小麥生產帶來極大損失,下面就由濟南朝暉種來為大大家簡單講一講吧。
![](http://zs1.img-/pic/170359/p2/20170105173257_6993_zs.jpg)
木質素含量降低,小麥和燕麥莖稈機械強度變弱,易造成倒伏;木質素含量增加,水稻和春小麥的抗倒伏能力顯著增強。施用氮肥是小麥增產的主要技術措施,但隨氮肥施用量增加,株高增加,節間細長,易引起倒伏。尤其在高產超高產條件下,既要獲得較大群體以實現高產,又要促進莖稈充實以防止倒伏,增施氮肥在增大群體實現高產的同時,使得莖稈發育質量變差進而引發倒伏。
小麥倒伏是大眾非常頭疼的問題,早春是預防小麥倒伏的關鍵時期,方法有很多種,可以多管齊下,不僅僅可以使用抗倒伏的麥種,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預防,下面就由濟南朝暉種來講一講吧。
![](http://zs1.img-/pic/170359/p2/20170105173301_7404_zs.jpg)
1.深鋤斷根 深中耕是控制群體,預防倒伏的重要措施,對群體大(起身期畝群體90萬頭以上的高產麥田)、有旺長趨勢的麥田,在起身前后深中耕8~10厘米,切斷浮根,抑制小分蘗,促主莖和大分蘗生長,加速兩極分化,推遲封壟期,促植株健壯生長。
2.適當鎮壓 對群體較大,植株較高的麥田,除控制返青肥水和深中耕外,起身后拔節前還要進行鎮壓,以促根系下扎,蹲粗莖基部節間和降低株高。鎮壓視旺長程度進行2~3次,每次間隔4天左右,鎮壓時還應掌握“地濕、早晨、陰天”三不壓的原則。
種植小麥的朋友都非常頭疼小麥的倒伏,因為小麥倒伏后葉片重疊,光合作用受到影響,養分和水分的運輸也受到阻礙,會影響產量,下面濟南朝暉種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吧。
由于田間濕度大,通風、透光不良,倒伏的小麥極易造成白粉病、條銹病等病害發生。
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主要有:
1、品種抗倒性差。
2、栽培措施不當。
3自然災害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