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世界上種植面積醉大的糧食作物,但是倒伏現象會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是令很多種植小麥朋友頭疼的問題,所以小麥播種時不要密度過大,否則無形中增加了小麥的倒伏機率,下面就由濟南朝暉種為大家講一講吧。

1.要控制施肥澆水。對于群體偏大、徒長的麥苗,返青后要嚴格控制氮肥,適當施用一些磷肥鉀肥料,以促進根系發育。
2.要對小麥進行疏苗斷根處理。對于生長過旺、群體過大的麥田,開春后可采取進一步深中耕的方法,切斷下麥部分老根,促進新根生長發育,增強小麥抗倒伏能力。
近年來小麥倒伏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產量,小麥倒伏從時間上可分為早倒和晚倒,從形式上分為根倒和莖倒,那么小麥倒伏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濟南朝暉種來講一講吧。

小麥倒伏原因
1.1氣候因素
倒伏的原因一般都是強降雨和大風造成,尤其是當小麥處于灌漿后期,穗重加之連續降雨和大風,大部分高稈品種和群體過大田塊發生點片倒伏。
1.2品種因素
倒伏的品種基本都是株高在85 cm以上且群體過大、莖稈細弱。利辛縣倒伏的品種主要是煙農19、皖麥38和豫麥70,其他品種倒伏較少。
抗倒伏性是小麥高產穩產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幾年來,由于惡劣天氣的影響,倒伏給小麥生產帶來極大損失,下面就由濟南朝暉種來為大大家簡單講一講吧。

木質素含量降低,小麥和燕麥莖稈機械強度變弱,易造成倒伏;木質素含量增加,水稻和春小麥的抗倒伏能力顯著增強。施用氮肥是小麥增產的主要技術措施,但隨氮肥施用量增加,株高增加,節間細長,易引起倒伏。尤其在高產超高產條件下,既要獲得較大群體以實現高產,又要促進莖稈充實以防止倒伏,增施氮肥在增大群體實現高產的同時,使得莖稈發育質量變差進而引發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