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模鑄造新技術
消失模鑄造技術”(LFC),是采用泡沫塑料制作成與零件結構和尺寸wq一樣的實型模樣,經浸涂耐火涂料,烘干后進行干砂造型,振動緊實,然后澆入金屬液使模樣受熱氣化消失,從而得到與模樣形狀一致的金屬零件的精密鑄造方法。消失模鑄造技術是一種近無余量、成形的技術,適合生產復雜零件,被稱為是“鑄造中的綠色工程”。與其他鑄造工藝相比,它具有諸多優點:(1)鑄件的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低;(2)增大了鑄件結構設計的自由度;(3)散砂緊實、無粘結劑,簡化了鑄件生產工序,提高了勞動生產率;(4)容易實現清潔生產等。消失模鑄造技術在汽車行業中,如發動機的缸體、缸蓋、電機殼體等復雜零件的鑄造中已經獲得了廣泛應用。消失模鑄造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材料主要集中在鑄鐵、鑄鋼等黑色合金上,其相關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但Al、Mg合金的消失模鑄造技術發展相對較慢。比如,Al合金消失模鑄件缺陷較多,廢品率居高不下,應用推廣受阻。目前,制約Al,Mg合金消失模鑄造技術發展的主要問題是:充型能力差,組織粗大、不致密,孔洞缺陷嚴重,導致鑄件力學性能偏低。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近年來研發了一些消失模鑄造新技術。




什么是鑄件
鑄件是用各種鑄造方法獲得的金屬成型物件,即把冶煉好的液態金屬,用澆注、壓射、吸入或其它澆鑄方法注入預先準備好的鑄型中,冷卻后經落砂、清理和后處理等,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物件.
鑄件是用各種鑄造方法獲得的金屬成型物件,即把冶煉好的液態金屬,用澆注、壓射、吸入或其它澆鑄方法注入預先準備好的鑄型中,冷卻后經打磨等后續加工手段后,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物件。






球墨鑄鐵件常見的七種缺陷原因分析
本文對球墨鑄鐵件生產中常出現的縮孔、縮松、夾渣、皮下氣孔、球化衰退與球化不良等缺陷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根據生產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止措施。
(1)石墨球異化
石墨球異化出現不規則石墨,如團塊狀、蝌蚪狀、蠕蟲狀、角狀或其他非圓球狀。這是由于球狀石墨沿輻射方向生長時,局部晶體生長模式和生長速率偏離正常生長規律所致。鑄件中殘余球化元素量超出應有范圍時,如殘余鎂太高,超過了保持石墨球化所需的底量時,也會影響石墨結晶條件,就容易產生蝌蚪壯石墨。而殘余稀土較多時,高碳當量鐵水易產生碎塊石墨,碎塊石墨的集中區域一般稱做“灰斑”。而蠕蟲狀石墨的出現則是由于球化元素殘余量不足或者含有超限的鈦和鋁。
(2)石墨漂浮
過共晶成分的厚壁球鐵件中,在澆注位置頂部,常常出現一個石墨密集區域,即“始末漂浮”現象,這是由于石墨與鐵水密度不同,過共晶鐵水直接析出的石墨受到浮力作用向上所致。石墨漂浮程度與碳當量、球化元素的種類及殘留量、鑄件凝固時間、澆注溫度等因素有關系。鎂能使球鐵的共晶含碳量提高,碳當量相同的鐵水,提高其殘余鎂量就能減少石墨漂浮,殘留稀土量過高,有助于爆裂狀石墨的升成。
(3)反白口
一般鑄鐵件的白口組織容易出現在冷卻較快的表層、尖角、披縫等處,反白口缺陷則相反,碳化物相出現在鑄件中等斷面心部、熱節等部位。球化元素殘余量過多時,有促進反白口缺陷產生的作用,稀土元素強于鎂,它們一般都能增加球鐵組織形成時的過冷度。
(4)皮下針孔
皮下針孔內主要含有氫,也有少量氮。殘余鎂量過高時,也同時加強了從濕型中吸收氫的傾向,因而產生皮下針孔的幾率增加。另外,球化鐵水停留時間長也能增加針孔的數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