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烘干工藝與常識木材中含有一定數量的水分。木材中水分的多少隨著樹種、樹齡和砍伐季節而異。為了保證木材與木制品的質量和延長使用壽命,必須采取適當的措施使木材中的水分(含水率)降低到一定的程度。要降低木材的含水率,須提高木材的溫度,使木材中的水分蒸發和向外移動,在一定流動速度的空氣中,使水分迅速地離開木材,達到干燥的目的。為了保證被干木材的質量,還必須控制干燥介質(如目前通常采用的濕空氣)的濕度,以獲得快速高質量地干燥木材的效果,這個過程叫做木材干燥。由于上述方法是利用對流傳熱方式,從木材的外部外熱干燥的方法,所以,又稱為對流干燥。概括地說木材干燥就是水分以蒸發或汽化的方式由木材中排出的過程。
木材干燥的意義有哪些
木材具有較小的密度和較大的強度(品質系數較高),耐酸堿腐蝕,絕緣性能較好,易于切削,紋理和色澤美麗等優良性質。在建筑、機械、車輛、船舶、紡織、農具、家具、樂器、航空等國民經濟的各部分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但是,用未經干燥的木材制成的產品不能保證質量的,所以必須對木材進行干燥處理。
木材經過干燥處理以后,可以取得以下幾方面的效果。
(1)提高木材和木制品使用的穩定性。木材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會發生濕脹和干縮現象,而木材的不均勻的濕脹干縮,往往會引起木材開裂和變形,影響使用,造成浪費。
近干燥器開始使用的是間歇操作的固定床式干燥器。19世紀中葉,洞道式干燥器的使用,標志著干燥器由間歇操作向連續操作方向的發展。回轉圓筒干燥器則較好地實現了顆粒物料的攪動,干燥能力和強度得以提高。一些行業則分別發展了適應本行業要求的連續操作干燥器,如紡織、造紙行業的滾筒干燥器。 20世紀初期,乳品生產開始應用噴霧干燥器,為大規模干燥液態物料提供了有力的工具。40年開始,隨著流化技術的發展,高強度、高生產率的沸騰床和氣流式干燥器相繼出現。而冷凍升華、輻射和介電式干燥器則為滿足特殊要求提供了新的手段。60年開始發展了遠紅外和微波干燥器。 行業發展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