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技術
主要為分根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但因種子繁殖生長周期長,生產上應用較少。
⑴分根繁殖:分根繁殖是芍藥生產上常用方法,生產周期短。收獲時,將芍藥芽頭從根部割下,選健壯芽頭,切成小塊,每塊芽2~4個,芍芽下留2厘米長的頭,以利生長,隨切隨栽或暫時沙藏、窖藏后再栽,芍藥8~10月種植,按行株距50厘米×30厘米,穴栽,穴深10厘米左右,每白芍藥穴放芽頭1~2個,芽苞向上,放平,然后覆土5厘米左右,蓋實。每畝栽2 500株左右。
⑵種子繁殖:單瓣芍藥結實多。8月上中旬種子成熟,隨采隨播,或用濕砂混拌貯藏至9月中、下旬播種。苗株生長2~3年后進行定植。
白芍病害較多,常見的有灰霉病和銹病,可qc被害枝葉并燒毀;雨后要及時排水,保持田間通風透光;發病初期噴1:1;100波爾多液,10天噴1次連噴3次。銹病,在發病初期用97%敵銹鈉400倍液噴霧防治。蟲害有蠐螬咬食根莖,可用90%敵百‘’蟲拌餌料誘殺。
![](http://zs1.img-/pic/157411/p2/20160912105131_3569_zs.jpg)
![](http://zs1.img-/pic/157411/p2/20160912104920_1014_zs.jpg)
白芍是一種很常見的中成藥,這種中藥主要是以干凈入眼,經過栽培經過加工之后的白芍,具有一定的養血疏通關系,能夠止血止痛,治.療各種疾病,尤其是對女性疾病有著不錯的功效,其實白芍的主要作用是很廣泛的,尤其是可以治.療惡心嘔吐,月經不調等各種疾病白芍,指生白芍,生用入藥。為雙子葉植物藥毛茛科植物芍藥(栽培種)的根。功效: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ft,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http://zs1.img-/pic/157411/p2/20160912104920_1014_zs.jpg)
【原形態】1.芍藥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無毛。根肥大,紡錘形或圓柱形,黑褐色。莖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有數枚鞘狀膜質鱗片。葉互生;葉柄長達9cm,位于莖頂部者葉柄較短;莖下部葉為二回三出復葉,上部葉為三出復葉;小葉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7.5-12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偏斜,邊緣具白色軟骨質細齒,兩面無毛,下面沿葉脈疏生短柔毛,近革質。花兩性,數朵生莖頂和葉腋,直徑7-12cm;苞片4-5,披針形,大小不等;萼片4,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1.5cm,寬1-1.7cm,綠色,宿存;花瓣9-13,倒卵形,長3.5-6cm,寬1.5-4.5cm,白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或粉紅色,栽培品花瓣各色并具重瓣;雄蕊多數,花絲長7-12mm,花藥黃色;花盤淺杯狀,bao裹心皮基部,先端裂片鈍圓;心皮2-5,離生,無毛。蓇葖果卵形或卵圓形,長2.5-3cm,直徑1.2-1.5cm,先端具椽,花期5-6月,果期6-8月。
2.毛果芍藥 植物形態特征與芍藥的主要區別是心皮和幼果密生柔毛,成熟的蓇葖果疏被柔毛。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1.生于山坡草地和林下。
2.生于山地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1.分布于東北、華北、陜西及甘肅。各城市和村鎮多有栽培。
2.分布于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各地多有栽培。
![](http://zs1.img-/pic/157411/p2/20160912104924_8626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