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獨活(變種)
(臺灣植物名匯)野當歸(臺灣植物志)、大本山芹菜(臺灣植物名匯)
該變種與A. dahurica的不同在于果實和種子有毛,但分枝下部的子房和果實無毛或有很少的毛。特產于中國臺灣北部。
國內曾將A. for米osana稱為浙獨活,認為是中藥杭白芷的原植物。杭白芷為一長期栽培植物,在浙江等省未見有野生分布,是否本種尚待進一步研究。
![](http://zs1.img-/pic/157411/p8/20160923180128_9923_zs.jpg)
來源
該品為白芷的干燥根。夏、秋間葉黃時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或低溫干燥。
性狀
品呈長圓錐形,長10-25厘米,直徑1.5-2.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根頭部鈍四棱形或近圓形,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樣的橫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縱行。頂端有凹陷的莖痕。質堅實,斷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層環棕色,近方形或近圓形,皮部散有多數棕色油點。氣芳香,味辛,微苦。
![](http://zs1.img-/pic/157411/p8/20160923180118_9917_zs.jpg)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一般采用址播,不宜移栽。6月果實外皮呈綠色時,選側枝上結的果實,分批采收,掛通風處干燥。春播于3、4月進行,但產量和質量較差,通常采用秋播,適宜播種期因地異,華北地區多在8月下旬至9月初,穴播,按行株距35cm×(15-20)cm開穴,深5-10cm,1hm2用種量約11.25kg。條播按行距35cm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蓋薄層細土,壓實,澆水,1hm2用種子22.5kg。播后15-20d出苗。
田間管理 苗高5cm左右開始間苗,結合中耕除草,苗高15cm左右定苗,條播每隔15-16cm留苗1株;穴播,每穴留苗1-3侏。一般在間苗、定苗后和封壟前各追肥1次,用人糞尿、腐熟餅肥或尿素等,也可結合澆水。
![](http://zs1.img-/pic/157411/p8/20160923180132_0031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