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樣下料工序。該工序屬于構件加工之前的龍頭,其質量的好壞對下道工序存在著直接的影響,甚至導致下料的零部件全部的報廢,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很普遍的,所以在下料之前對于加強過程的質量監控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該工序的產生的質量問題主要表現在:對于長條和薄板類型的零部件在切割中變形比較厲害;由于切割氣體或者板材內部存在夾渣和成份分布不均勻而導致的切割面出現馬牙紋、節瘤、割痕深度超標準;氣割或鋸切的零部件未慮后續工序的收縮變形而導致的零部件尺寸超標;由于工藝文件編制的失誤而導致的批量零部件報廢;下料切割的尺寸嚴重的超過了標準的要求。
鋼結構在建筑上的應用優勢。鋼結構所具備的上述特點使其在建筑應用上具有磚混結構、混凝土結構所沒有的獨特優勢。首先,鋼結構自重輕,且延性好,因此所建建筑的抗震性能優良,因其總質量小,地震力效應相應也小,而其良好的延性也能對地震效應起到緩沖作用、混凝土施工時管道般需要在梁底通過,這樣會占用較大空間,使樓層凈高減少、而使用鋼結構可在梁腹板處開孔走管道,因此建造相同的樓層高度,采用鋼結構可達到提高層間凈高的效果。此外,與傳統結構需要“肥梁胖柱”才能建造較大開間相比,由于鋼結構輕質高強,因此可以簡中實現大跨與復雜幾何結構,創造開放式住宅。

技術經濟比較表明,標準荷載作用下的經濟柱是8~9m,超過9m時,屋面檁條與墻架體系的用鋼量增加太多,綜合造價并不經濟。這里標準荷載是指:屋面活載0.3KN/m2,基本風壓0.5KN/m2,當荷載更大時,經濟柱距應相應減少。對于帶有10噸以上行車的廠房,經濟術距應該是6~7m。
在布置柱距時,如需采用不等柱距時,應盡量將端跨距布置得比中間跨小,這是由于端跨風荷載要比中間跨大,另外在采用連續檁條設計時,端跨的撓度及跨中彎距總是比其他跨要大。采用較小的端跨能使屋面檁條設計更方便節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