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水的總儲量約為13.86億km3,其中與人類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的淡水資源占總量約 2.5%。它處于逐年不斷往復的水文循環中,是灌溉事業得以維持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中國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2.71萬億m3,多年平均地下水補給量為0.83萬億m3,扣除重復水量0.72萬億m3,中國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約為2.81萬億m3。中國畝耕地占有水資源量僅為1770m3,約相當于世界平均值的 3/4,灌溉水源并不豐富。 中國可用作灌溉水源的水量,在地區分布上與耕地面積的分布很不適應。中國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各河流域,年徑流量占全國總量的81%,但耕地只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35.9%;而北方黃河、淮河和海河流域,年徑流量只占全國總量的6.6%,但耕地卻占全國的40%,畝均占有地表水資源量只有250m3,為全國畝均占有地表水資源量的1/7。水土資源分布的不平衡,是中國農業生產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灌溉水源應在水量和水質兩方面滿足灌溉的要求。灌溉水源在水量、時間分布、地理位置與灌溉的要求不相適應時,常建蓄水工程調節tr來水狀況,做到以豐補歉,及適應自流灌溉農田的要求;或修建引水工程以適應水土資源在地理位置上的不平衡;或修建提水工程以滿足高地農田對灌溉的要求。在條件許可時,可修建蓄、引、提相結合的灌溉工程系統,在時間上和地區上對水資源進行更大程度的調節和利用。 灌溉水源的水質,如水的化學、物理性狀,水中含有污染物的成分及其含量等,對農業生產也有一定的影響。它應符合作物生長和發育的要求,并兼顧人畜飲用及魚類生長的要求。灌溉水源的水質不能滿足灌溉要求時,可通過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加以改善,或與清水摻合,符合標準后再用于灌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