鈑金工廠的部門之間的運作與一般的制造業企業并無太大差異,在此僅介紹產品在車間的制造流程。 通常,鈑金工廠最重要的三個步驟是剪、沖/切、折。
首先進行的是下料(也稱落料)工序。通常現場工人會根據技術部門提供的展開圖,通過剪板機從大塊板材上剪切得到合適尺寸的零件材料。若是沖床,則必須慮夾鉗的死區。下料完畢后,工人會在每塊材料的表面用記號筆標記料號。
注:也有部分工廠沒有此加工步驟,直接在標準板材上排版,然后直接沖壓/切割加工
鈑金件就是薄板五金件,也就是可以通過沖壓、彎曲、拉伸等手段來加工的零件,一個大體的定義就是-在加工過程中厚度不變的零件。 相對應的是鑄造件、鍛壓件、機械加工零件等,比如說汽車的外面的鐵殼就是鈑金件,不銹鋼做的一些櫥具也是鈑金件。
![](http://zs1.img-/pic/128853/cp/20160330103622_1460_zs_sy.jpg)
![](http://zs1.img-/pic/128853/cp/20160330103618_1458_zs_sy.jpg)
折彎時要首先要根據圖紙上的尺寸,材料厚度確定折彎時用的刀具和刀槽,避免產品與刀具相碰撞引起變形是上模選用的關鍵(在同一個產品中,可能會用到不同型號的上模),下模的選用根據板材的厚度來確定。其次是確定折彎的先后順序,折彎一般規律是先內后外,先小后大,先特殊后普通。有要壓死邊的工件首先將工件折彎到30°—40°,然后用整平模將工件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