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樣分析應有表性、全面性。受限空間容積較大時,應對上、中、下各部位取樣分析,保證受限空間內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氣體濃度和氧含量合格(當可燃氣體爆1炸下限大于4%時,其被測濃度不大于0.5%為合格;爆1炸下限小于4%時,其被測濃度不大于0.2%為合格;氧含量19.5%~23.5%為合格),有毒有害物質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車間空氣中有毒物質最1高容許濃度”指標;受限空間內溫度宜在常溫左右。監測結果如有1項不合格,應立即停止作業。
作業人員進入受限空間要佩戴便攜式氣體報警儀,作業中應定時監測,至少每2 h監測一次,如監測分析結果有明顯變化,則應加大監測頻率。對可能釋放有害物質的受限空間,應連續監測,情況異常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人員,對現場進行處理,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復作業。
![](http://zs1.img-/pic/184773/p11/20170508114903_4986_zs.jpg)
檢修前停車的安全技術處理
停車方案一經確定,應嚴格按照停車方案確定的停車時間、步驟、工藝變化幅度,以及確認的停車操作順序表,有組織、有秩序地進行。裝置停車階段進行得順利與否,一方面影響安全生產,另一方面將影響裝置檢修作業能否如期安全進行以及安全檢修的質量。裝置停車的主要安全技術處理如下:
1.嚴格按照預定的停車方案停車
按照檢修計劃、并與上下工序及有關工段(如鍋爐房、配電間等)保持密切聯系,嚴格按照停車方案規定的程序停止設備的運轉。
2.泄壓要緩慢適中
泄壓操作應緩慢進行,在壓力未泄盡之前,不得拆動設備。
3.裝置內物料務必排空、處理
在排放殘留物料前,必須察看排放口情況,不能使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的物料任意排人下水道或排到地面上,而應向指1定的安全地點或貯罐中排放設備或管道中的殘留物料,以免發生事故或造成污染。同時,設備、管道內的物料應盡可能倒空、抽凈,排出的可燃、有毒氣體如無法收集利用應排至火炬燒掉或進行其它處理。
4.控制適宜的降溫、降量速度
降溫、降量速度應按工藝的要求進行,以防高溫設備發生變形、損壞等事故。如高溫設備的降溫,不能立即用冷水等直接降溫,而應在切斷熱源之后,以適量通風或自然降溫為宜。降溫,降量的速度不宜過快,尤其在高溫條件下,溫度、物料量急劇變化會造成設備和管道變形、破裂,引起易燃易爆、有毒介質泄漏或導致發生火災爆1炸或中毒事故。
5.開啟閥門的速度不宜過快
開啟閥門時,打開閥門頭兩扣后要停片刻,使物料少量通過,觀察物料暢通情況,然后再逐漸開大閥門,直至達到要求為止。開啟蒸氣閥門時要注意管線的預熱、排凝和防水擊等。
6.高溫真空設備停車步驟
高溫真空設備的停車,必須先xc真空狀態,待設備內介質的溫度降到自燃點以下時,才可與大氣相通,以防空氣進入引發燃燒、燃爆事故。
7.停爐作業嚴格依照工藝規程規定
停爐操作應嚴格依照工藝規程規定的降溫曲線進行,注意各部位火嘴熄火對爐膛降溫均勻性的影響。火嘴未全部熄滅或爐膛溫度較高時,不得進行排空和低點排凝,以免可燃氣體進入爐膛引發事故。同時,裝置停車時,操作人員要在較短的時間內開關很多閥門和儀表,為了避免出現差錯,必須密切注意各部位溫度、壓力、流量、液位等參數的變化。
![](http://zs1.img-/pic/184773/p11/20170508114907_4829_zs.jpg)
機械密封(mechanical seal)是由至少一對垂直于旋轉軸線的端面在流體壓力和補償機構彈力(或磁力)的作用下以及輔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貼合并相對滑動而構成的防止流體泄漏的裝置。
機械密封結構(典型結構原理見圖1)主要由靜止環(靜環)
1、旋轉環(動環)
2、彈性元件
3、彈簧座
4、緊定螺釘
5、旋轉環輔助密封圈
6、靜止環輔助密封圈
等元件組成,防轉銷7固定在壓蓋9上以防止靜止環轉動。
![](http://zs1.img-/pic/184773/p11/20170508114918_4875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