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范圍纖維類材料(碳纖維布、碳纖維板、芳倫纖維及玻璃纖維)加固修復混凝土結構技術是采用配套粘結樹脂將碳纖維布粘貼于混凝土表面,起到結構補強和抗震加固的作用。廣泛適用于建筑梁、板、柱、墻等的加固,以及橋梁、隧道、煙囪、筒倉等其它土木工程的加固補強。施工工藝表面處理→涂刷底膠→修補找平→膠料配制→粘貼碳纖維→表面防護→檢驗
外粘碳纖維布原理碳纖維布加固技術于國內最早通過的規范是2003年《碳纖維片材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其編號為CECS146:2003,現已經被{zx1}的國家標準規范2006《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替,其編號為GB 50367-2006.通過配套粘結材料將碳纖維片材粘貼與構件表面,使碳纖維片材承受拉力,并與混凝土變形協調,共同受力。纖維布具有強度高、重量輕、耐腐蝕和抗疲勞等優異物理學性能,以及良好的粘合性和廣泛的適用性,用碳纖維布取鋼板加固混凝土結構是近幾年來國際上興起的一門新技術。
![](http://zs1.img-/pic/96209/jg/20150530191429_0672_zs_sy.jpg)
根據《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CECS 25:90)中有關說明,構件裂縫寬度小于0.3㎜,仍屬基本滿足設計要求,不需加固,采用灌漿修補措施進行處理。對于小于0.1㎜的裂縫進行封閉處理,防止裂縫中的鋼筋銹蝕和混凝土的進一步老化。對于大于0.1㎜的裂縫采用灌注裂縫修補膠的方法,充填膠結裂縫中的鋼筋和混凝土。針對工程中遇到的結構裂縫,首先分析引起裂縫產生的原因和裂縫性質。不同性質裂縫采用不同的修補方法。根據設計要求,當裂縫寬度小于0.3mm時,采用環氧樹脂漿液進行表面封閉;當裂縫寬度大于0.3mm,小于0.7mm時,采用環氧樹脂漿液壓力灌注;當裂縫寬度大于1.0mm時,應報設計人員另行處理,有可能采用其他類型加固處理。
![](http://zs1.img-/pic/96209/jg/20150530191429_0672_zs_sy.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