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質的挖耳勺,曾在江西南昌的一座古墓中發現。墓主人叫高榮,為三國時的東吳人,應出自顯宦大族。陪葬的金耳勺,重9克,長24公分(普通挖耳勺10公分左右),從中可看出他身份的特殊。
據《清異錄》記載,唐宰相杜宗把'剜耳匙'(耳勺)稱為'鐵了事',為精鐵打制而成,可見這些大人物也是離不得此物的。
蘇州川氏采耳科技有限公司
![](http://zs1.img-/pic/194062/p2/20170717152214_8418_zs.jpg)
采耳,顧名思義就是掏耳朵,起源于民間,民間的掏耳朵,工具比較簡陋,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一支竹簽,一根細棍子,就是簡單的掏耳工具,談不上手法,掏的是一種興致,一種融洽,掏得好的人,比較受人歡迎,閑來無事在陽光下,三三兩兩的聚集,相互掏掏耳朵,聊聊天,卻也其樂融融。最為溫馨的是躺在媽媽的腿上,享受媽媽采耳的天倫之樂。
![](http://zs1.img-/pic/194062/p2/20170717152215_4338_zs.jpg)
在明小說《醒世恒言》中,出現一個詞語叫'挖耳當招',意思是見到別人舉手挖耳屎,卻誤以為是招呼自己。這也說明,在明挖耳勺的使用也是很普遍的。
在我的出生地湘潭,至今在一些老牌理發鋪里,理發師在給顧客理發之外,還有捶背、挖耳屎的項目。他們使用的是柄較長的銀挖耳勺,讓顧客側起頭,然后極輕巧地掏挖耳屎,酥酥癢癢,確實是一種享受。
![](http://zs1.img-/pic/194062/p2/20170717152216_4578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