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井教化學堂之走進傳統文化--符
<p><p>八方井多維教化青少年班是以人倫思維、元碼思維、創造性思維為核心,個性化針對青少年的成長困擾、行為習慣、學習方式而特設置的思維訓練,關注青少年及親子關系的思維教化。</p><p><br/></p><p> 民族文化包括民族習慣、風俗、飲食與起居等。民族文化的特征,也常常可以通過身邊小小的、形態各異的“符”得以體現。靈符,簡言之符,又作護符、神符、靈符、秘符。符往往表現并不起眼,但它卻是凝聚一個民族早期的一種精神及民族之間特色。</p><p> 《辭海》中,對符的定義是:用朱筆或墨筆在紙上畫成似字非字的圖形,帶在身上,認為可以辟邪消災,得到保佑。探其本質,符其實是一種能夠驅邪免災的象征符號,并且注定是與人們的身體發生某種神秘關系的“實用”器物,如常見的玉佩、畫符、百家鎖等等。</p><p> 符種類繁多,附著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可能就是因為司空見慣,所以,沒能引起你足夠的注意。符作為一種信息的標志,警告邪惡神靈不要傷害符的佩戴者,并且能夠祈福迎祥,給佩帶者帶來平安順意。例如,現在人們所佩戴的裝飾品本來多具有懲戒意義,在民間信仰中認為它們是可以驅邪消災的。最為常見的是戒指,其實它的本身具有警戒之意。再如銀鎖,用“鎖“來寓意“鎖”住孩子的生命,不讓病魔、邪物將他性命奪去。歲月流逝,滄海變化,一切都隨時代在變化,人們精神意識變化也不斷給符賦予新的內涵。玉佩、畫符、百家鎖等等。</p><p><br/></p><p> 一祠八堂教化產業由字道元碼系統研習者賓子及其團隊發起,其遍布全國的部落公司為字道文化產業營運載體,以字道元碼思維為核心,以人才孵化和項目孵化為支柱,致力于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幸福生態空間。一祠八堂目前已在全國成立15個部落公司,2017年將在全國布局160個部落公司,以及布局40個創新實體文產項目公司。</p><p></p><p>座機 023-88596240</p><p>地址 重慶沙坪壩區小龍坎新街49號8層</p><p><br/></p></p><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