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以一實相境界為體,認為心有心內相和心外相二種相。心內相:又有真和妄二種。真心就是所謂的真心實相本體,佛性真如沒有差別,清凈圓滿沒有障礙,由于太細微隱密所以眾生難以發現,無論眾生生死輪回到哪一處,真心都恒常不壞。**觀妄心就是心念的分別覺知,攀緣思慮,憶念思想等心識作用。雖然念念相續不斷而能生一切種種境界,但都虛妄不真實。地藏菩薩心外相:指的是依靠妄心心內相所顯見的種種虛妄境界相。所以心外相是妄境的異名,是心內相所生。境界現前便知道是內心和內心的差別在起作用。如夢所見種種境界,為果為因。皆依無明妄識。心俱癡暗,因緣熏習力故,現妄境界;依妄境界熏習力故,起妄相應心,計我我所,造集諸業,受生死苦,說名眾生。二相關系:內相和外相是因果關系,也是體用關系。心內相是因是體,心外相是果是用。所以一切法本質都是心。境是妄心的造作,像夢一樣是虛妄而不是真實。
諸佛菩薩,無不重視孝道,而且以孝道自行化他,累劫報親恩。但無量劫來,為盡孝道,為報親恩,而發愿度盡苦惱眾生,方成佛道,足以代表佛教,無盡孝道的實踐家,當推地藏菩薩。關于地藏菩薩得名之由,以及其本愿功德和教化事跡,今分述如下:
(一)地藏菩薩的圣號
梵音乞叉底蘗婆(KSITIGARBHA)譯名地藏,地謂土地,大地;藏是含藏,秘藏。皆屬譬喻,以喻菩薩的功德。地能生、能育、能持、能載,能蘊藏珍寶,能為萬物所依,所住。宇宙萬物,情與無情,無不依止大地;華果樹木,五谷蔬菜,無不生長于大地;名貴珍品,治病眾藥,無不孕育于大地;一切七寶,無不蘊藏于大地;一切種子,無不攝持于大地。用以比喻菩薩,心如大地,能安住眾生于菩提園,能攝持眾生的菩提種子,能生長眾生的菩提芽,能運載眾生至菩提果。令一切眾生,究竟證得佛道的三德秘藏,因名地藏。
在明代,銅雕佛像的風格是很有特色的,**于禮佛的人來說銅佛像是一種信仰的代表。
明代金銅造像是我國佛像藝術的一個高峰,但是漢藏不同的風格造像藝術水準差別很大。從永樂宣德年間開始,接受藏傳佛教印度波羅與尼泊爾紐瓦爾藝術影響的金銅造像,人物的造型即舒適又自然、肢體比例準確,工藝精湛、細節突出;在同時期一般的漢地金銅佛像,則面部臃腫、頭部很大而身體四肢即短又粗。事實上,明代漢地雕塑的精品在于源自五代兩宋至元的人物泥塑,大型金銅佛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