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或多或少存在庫存管理的問題。這期也跟大家講講庫存,只不過這次是“負庫存”。
很面熟吧?
淡定淡定~
我們看到提示信息中一般都會包括具體的商品名稱和倉庫(貨位)名稱,這時我們可以通過【單據助手】-【實時庫存】來核對提示中的商品庫存情況。
以下為具體操作步驟。
1如果顯示的庫存數量確實小于單據上的商品數量,這個就是很正常的情況,需要你補足庫存再過賬。
2如果顯示庫存數量大于單據上的商品數量,這時需要分情況來逐一排查。
① 仔細檢查一下單據上的商品明細記錄,看是否有相同的商品在單據明細中重復出現。
比如下面這張單據:
可以看到“透明手機殼”庫存2個,而單據明細的{dy}行數量銷售2個,過賬提示產生負庫存,而實際的情況是在單據明細第13行還有一次記錄銷售2個,所以過賬的判斷實際是2+3>庫存2。
這種問題常常出現在單據商品行數較多的單據或者單據明細是用導入方式生成的情況。
② 確認單據上商品的計量單位信息,看是否有錄入的商品數量不是按基本單位數量錄入的情況
比如下面這張單據:
“透明手機殼”銷售數量錄入的是2,庫存數量也是2,但單據上選擇的計量單位是大單位“包”,換算關系是1:10,所以這個單據的實際出庫數量是2*10。
③ 確認單據中商品是否啟用了浮動計量單位?以及浮動單位數量是否正確?
比如下面這張單據:
單據上銷售數量填入的是浮動單位數量2,而查詢庫存時仔細看,0庫存數量是34,但是浮動單位數量是0.34。庫存浮動數量0.34<單據上浮動數量0.4,所以該單據出庫時按浮動單位數量扣減的話庫存也是不夠的(這種問題一般是商品開賬后中途啟用了浮動計量單位導致的,或者單據中修改浮動單位換算率不準確導致的)。
④ 確認單據上商品的貨位、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至等信息。
比如:
a.單據上雖然選擇選擇商品時,顯示庫存為X個,銷售也輸入了X個,但在開單時沒有注意填入的貨位信息,(若倉庫有多貨位,一般開單系統會優先選擇默認貨位),而這個商品的實際庫存其實是在另外一個貨位上;
b.打開草稿看商品庫存是足夠的,也沒有啟用貨位,但輸入的批號1111銷售數量X,
在庫存查詢的時候看批次詳情,批號1111的庫存數量已經并沒有X個。
⑤ 針對非移動加權算法的出庫單和紅沖入庫單,需要核對單據的銷售成本單價和庫存的成本單價信息
比如下面這張單據單據紅沖:
系統提示了會產生負庫存,而庫存數量同樣也足夠,這個時候可以針對商品查詢庫存明細賬本來確認商品的出庫成本.
可以看到該單據的銷售成本是5,數量2,而在庫存批次詳情中看到批號為20170505的數量確實有2個,但是成本價位5.5,不是之前入庫的成本5。故不能紅沖。
遇到這種情況,一般建議客戶先確認清楚具體要紅沖的20170505的批次具體是哪個成本,哪張單據?或者建議客戶對現有的20170505批次5.5的成本進行成本調價到5,這樣也可以達到紅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