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鴿鴿舍建設比較簡單,種鴿以集層籠養,占地少,技術也比較好掌握;肉鴿的飼養周期短,周轉快。乳鴿一般25-30日齡可以上市,而一只肉用仔雞需50-60天才能上市,在這期間一對種鴿可生產出2對乳鴿。王鴿年產卵9~10對,育成乳鴿6~8對,4周齡乳鴿平均體重620克;王鴿K種是王鴿的雜交改良品種,周期短,耐粗飼。成年鴿體重500~750克。乳鴿體型小,4周齡體重500克左右;賀姆鴿成年鴿體重可達1000克,4周齡乳鴿體重600克。缺點是產卵窩數少,每年5~6對。
肉鴿缺乏系統性的研究,沒有形成標準。對代謝能和蛋白質的需要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繁殖期種鴿。當白羽王鴿飼糧的能量為11.8MJ/kg時,非育雛期采用蛋白水平為14%的飼糧,育雛期采用蛋白水平為20%的飼糧在實際生產中較為科學合理[2]。據王修啟等報道,采用混合日糧(50%顆粒料+50%原糧)飼喂“2+4”生產模式下的種鴿時,代謝能12.01M J/kg 的日糧基本能滿足能量需要
![](http://zs1.img-/pic/159582/p5/20170927095435_4170_zs.jpg)
傳統養鴿以飼喂原糧為主,包括玉米、小麥、稻谷、高粱、豌豆、綠豆、火麻仁等,一般能量飼料占70%~75%,蛋白飼料占20%~25%。原糧大多根據經驗添加,經過簡單混合后即為種鴿日糧,一般粗蛋白質含量在13~14%之間。而種鴿鈣、磷、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來源于鴿場自配的保健砂,其攝入量受保健砂配方和種鴿采食行為影響。部分鴿場的典型飼料配方見表3[10]。總的來說,種鴿原糧配方代謝能基本滿足需求,但粗蛋白含量偏低,同時氨基酸不平衡,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http://zs1.img-/pic/159582/p5/20170927095435_4170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