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和武術、京劇、書法并成為中國的四大國粹,中醫文化源遠流長,從歷史上看,中華名族屢經天災、戰亂和瘟疫,卻能一次次轉危為安,人口不斷增加,文明得以傳承,中醫藥做出了重大貢獻,北京福壽堂的弘揚中醫文化,繼續懸壺濟世。
東漢末年,華佗創制了麻劑——麻沸散,開創了麻藥用于外科手術的先河;本草綱目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達爾文稱之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屠呦呦憑借青蒿素的發明獲得諾貝爾獎,這一抗瘧yw拯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青蒿素的發現是傳統中醫獻給全世界的禮物;菲爾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讓世界了解了“中國印”,中醫藥國際范十足!現如今,國家更是將發展我國傳統醫藥列入了國家憲法,將中醫中藥復興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中醫藥已經傳播到了183個國家和地區,全年診療人數達到9.1億人次,不僅墻內開花,墻外也香,可以說世界范圍的中醫熱已然形成。
中醫有別與西醫,強調個人修為,診療過程僅憑一個人就能獨立完成,技藝精純者,望聞問切對癥下藥,即可取得奇效,妙手回春,亦不奇怪。所以說,有好的中醫,才有好的中醫院。為了響應復興中醫中藥的號召,年近七旬的梁金堯和王世龍醫師共同診于北京福壽堂門診部,北京福壽堂門診部是一家集醫療、預防、保健為一體的正規綜合門診部,北京福壽堂旨在傳承中醫文化精粹,同時為中醫藥培養更多的人才,由于沒有單位體制的約束,個人的學術態度較為自由,更能保持中醫本色。
梁金堯退休與江蘇淮安中醫院,從事中醫至今40余年。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他上大學的時候,沒有電腦,沒有網絡,只能去圖書館博覽群書,一清早就去,一直到晚上才回家。將與中醫學有關的本草書籍、食療書籍以及史料書籍博聞強記,爛熟于心。
梁金堯現雖年近七旬,在北京福壽堂仍然每周堅持行診{yt},臨證cf反復斟酌,開方、審方、下方,無不親力親為,對于cf中的君、臣、佐、使的配伍,強調合理,科學、嚴謹,非道地藥材不用,是業內少有的醫藥雙通悍將。擅用自配中藥,湯藥zl大病。梁金堯說:“因為我長期從事中醫藥事業,覺得在中藥這個領域里面,還有很多中藥功效需要發掘,還有很多的功效沒有被我們所認識。我想要做一個很浩大的工程,把中醫中藥,特別是中yf面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高、深化,這樣我們的后人在遇到某個中藥在臨床運用方面遇到問題,就會少走很多彎路。在臨床上能夠更加得心應手的運用中藥,造福病人”
其實很多人忽略了一點,決定中醫療效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道地藥材直接關乎中醫藥的生死存亡。野生變家種,道地藥材異地無需種植,種植中過度使用農藥、化肥、土壤重金屬超標都直接影響藥材品質。對于藥材的選擇,梁金堯近乎苛刻,選藥材如鑒寶。人參被成為滋補三寶,能大補元氣,需六年以上才有藥用價值;枸杞需選用寧夏中寧的原產地zz枸杞;好的阿膠對著強光一照,透亮、無雜質,掰斷可看見斷面光滑。越好的阿膠腥越輕。北京福壽堂座診的醫師,梁金堯說過“藥材好,藥才好”,只有用好藥,道地藥材,堅持古法炮制,才能保證效果和民眾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