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鐵建設承建的新建福廈鐵路廈門北站完成又一控制性節點。歷時6個小時,伴隨zui后一片重達2400噸的鋼桁架提升至20米高空,標志著車站主站房鋼屋蓋施工完成。至此,國內在施的zui大波浪形站房雛形初顯。
新建福廈鐵路是我國首條跨海高鐵,正線全長277.42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全線共設8座車站。新建廈門北站位于既有廈門北站北側,總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站臺規模7臺15線。建成后,廈門北站總體規模將達到13臺27線,年旅客發送量達5000萬人次,是現在的2.8倍。
新建廈門北站是全線施工難度zui大的車站,站房中軸線下方是運營中的廈門地鐵1號線。地鐵隧道與站房基礎底板之間重合總長度250米,兩者相距僅3米,為zui大限度保護地鐵隧道結構anquan,中鐵建設組合式地鐵保護方案,自主構建了“分散傳力體系”,通過在隧道周圍設置壓頂墩、圍護樁、抗拔樁,為隧道套上厚重的混凝土“anquan罩”,確保了每天300余趟列車的行車anquan。
車站鋼結構施工主要分為新建站房鋼屋蓋、換乘中心鋼屋蓋、站臺高低雨棚三大部分,集跨度大、結構復雜多變、拼裝難度大、焊接精度要求高等特點于一身,總用鋼量達3.2萬噸。
新建廈門北站擁有全省規模zui大的換乘中心,采用“焊接球網架+邊部弧形鋼桁架”結構體系,跨度達114米,將設置高鐵、地鐵、公交和BRT等多種lingjuli換乘接口。6根直徑2.5米,zui長約50米,厚達10公分的超厚壁特種鋼圓管柱也創下了新建福廈鐵路全線鋼柱管壁厚度的紀錄。
新建廈門北站站房鋼桁架南北跨度約267米,東西跨度約143米,由22705根桿件拼接而成,zui大桿件直徑0.8米,zui小僅0.1米,拼接截面約54222個,焊縫總長超14公里,施工復雜程度國內罕見。新站延續既有站屋頂層層疊起,突出燕尾脊元素的設計,呼應閩南建筑聚落特點,同時以弧形鋼結構打造波浪造型,彰顯“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特色。屋蓋zui高點與zui低點相差24米,創下全線站房屋蓋高差zui大記錄。
主站房屋蓋鋼桁架提升后,6根巨型開花柱映入眼簾,共同擎起7423噸重的鋼屋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