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兩用菌烏靈參[Xylaria nigripes (k1.) Sacc.],是子囊菌亞門、炭角菌目[Xylariales]炭角菌科[Xylariaceae]炭角菌屬[Xylaria]《卯曉嵐著:中國大型zj》《黃年來著:《中國大型zj原色圖鑒》
烏靈參生長在土棲黑翅土白蟻[Odontotermesformosanus]廢巢中,是一種生態類型極為特殊的藥食兩用菌,菌絲體呈雪白色,直徑8-15µm,交織成團,密布于廢棄的蟻巢內。主巢中菌絲體能集結形成菌核,菌核成橢圓球形或卵形,外表褐色或深褐色,也有黑色,直徑1-8cm,與菌絲接處有圓形凹窩,呈“肚臍”狀。菌核內部白色,肉質棉軟,在類似雞樅菌一樣的菌香味。
烏靈參在我國有許多不同的別名:云南地區民間俗稱:雞樅狗、雞樅蛋,烏麗參、雷震子、地炭棍等,廣東民間俗稱:吊金鐘。
烏靈參在云南、四川有較長的使用歷史,據清光緒版《灌縣志》卷12物產志藥屬記載“烏苓參”,其苗出土易長,根延數丈,結寶虛懸空窟中,當雷震時必轉動,故謂之雷震子,圓而黑,其內白色,能益腎氣”[中國古籍圖書館藏],在《四川中藥志》和《四川省中藥材標準》[1987年版]》中記述:烏靈參性慍、甘、平,入心、腎、膀胱三經“具有補氣、固腎、健脾cs、zjas”之功效。
目前,我國自主研發建立的烏靈參仿生態發酵工藝。經菌種、菌體形態特征和復栽試驗三方面對比研究證明,工廠發酵生產的黑柄炭角菌菌絲體與tr烏靈參兩者是相同的,在化學成分、藥理及臨床方面比較、研究后,兩者也是基本一致的。而發酵菌絲體在有效成分含量方面更優于tr烏靈參,特別是食用安全方面,通過“炭角菌代謝產物不產生任何毒素類物質的檢測”“炭角菌菌種毒力試驗”“炭角菌發酵菌絲體急性毒性試驗、大鼠{zd0}耐受量測定”“炭角菌發酵菌絲體120天長期毒性試驗”“致突變試驗” “敏感期生殖毒性試驗”“炭角菌發酵菌絲體常規毒理檢測”“炭角菌發酵菌絲體重金屬含量測定”從多個方面驗證了炭角菌菌種及發酵菌絲體的食用安全性。在生物工程領域為我國保健食品又開發了一個新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