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初,家居行業幾乎都會吹起一陣“漲價風”。
受2017年市場政策的影響,2017年年底,市場上似乎已經出現了漲價的苗頭。
而2018年行業是否會普調價格,價格上漲的誘因等成為了行業、消費者格外關心的問題。
“漲”聲并非空穴來風
在經濟發展新階段,對家居建材行業的要求會更加嚴格。
符合生產要求、適應市場政策成為了家居制造企業的必備條件,同時也將加速家居行業的深度洗牌。
導致價格上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原材料成本上漲、物流成本增加以及工藝設備的調整更新。
家居行業作為資源密集型產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通常與上游原材料有著密切的關聯。
特別是近年來,木材、鋼材、海綿、皮革、膠粘劑乃至五金等原輔材料以及包裝材料等價格全面上漲,
交通運輸成本也節節攀升。加上人力成本的不斷提升,都對家居制造業帶來了直接影響。
具體來說,今年木材仍然短缺,原木售價已經提升了5%-10%;
國產人造板的價格也從2015年一路上漲,經歷了多達4次的大幅度調價;
家具產品所用的皮革,去年{zd0}漲幅達到了歷史{zg}點30%;
紡織面料漲幅相對較小,約為5-10%;而涂料和膠粘劑的價格也上浮了5%-10%。
在運輸成本方面,就令成本翻了將近3倍。
越來越高的環保要求,也同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價格的變動。
上漲的成本會否轉嫁給消費者?
原輔材料價格上漲、運輸成本提高的背后,是各個企業成本的無限增加。
而通常情況下消費者更關心的是,企業上漲的成本會不會從產品價格方面轉嫁到自己身上。
當前家居行業正處在向高附加值制造、智能制造的轉型關鍵期,
需要強大的資本積累來支持。雖然企業的盈利空間變小,
轉型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但是若能合理、積極地進行協調,
也會在很大程度上xc價格上漲給企業和消費者帶來的種種影響。
裝修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漲價是必然的,
裝修環節的各個要素都在漲價,那么家裝產品的價格自然也會相應上調。
對消費者來說,雖然整體價格稍有提升,
但企業在政策影響之下,會積極更新、升級自有生產設備,
將環保概念更多地應用到產品中,
這樣一來,消費者在家裝過程中所使用的產品也會更加環保、安全。
因此小編建議有裝修計劃的消費者,若想從容應對“漲勢”,
可以通過先繳納定金的方式,提前鎖定價格;
同時在品牌的選擇上,也要盡量選擇有實力的大品牌,
這樣在后續的施工、售后服務方面也會更有保障。
企業急需“破局”
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企業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處境,
發掘自身痛點,才能“對癥下藥”,以新思路、新方法謀求新的出路。
企業應當走精細化、智能化的路線,有效利用資源,改善質量。
智能制造是家居行業發展的趨勢也是必然。
此外,優質完善的服務也是企業從大環境中脫穎而出的必備條件之一。
不少企業表示,產品的價值需要通過成功銷售來實現,
終端售價的上漲會與消費預期相背離,進而導致銷售不暢。
在提價不可避免的狀況下,通過培訓等手段強化服務意識,
用更多方式增強品牌與市場的粘性,可以在目前的市場狀態下激發消費者潛在的消費能力。
作為與上下游產業鏈密切關聯的產業,家居企業要打造優質的產品離不開多方面的支持和把控。
但無論市場形勢如何,企業都不能失去對質量的把控,在此之上,也更要從多個環節尋求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