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秘書長雷利民今天接受《天下公司》采訪時表示,這是我國{dy}次針對PM2.5防護口罩發布團體標準。
雷利民:他的特點就是他的針對性很強,{dy}點就是針對普通老百姓的,不是針對工人,不是針對在專業崗位上的專業群體的,他因為要適用于普通的老百姓在普通的環境中,所以他除了要注重很高的防護效果以外,也要有很好的舒適性,就是他有很高的攔截過濾效率,同時也要有呼吸的阻力,另外他要對城市的PM2.5也要做一個要求。做攔截的要求。
雷利民認為這將給規范當前魚龍混雜的“防霧霾口罩”市場起到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雷利民:尤其在防霧霾來講,現行的沒有這個標準,所有打著防霧霾的這個它都不符合防霧霾的要求,所以我們提高現行市場上所謂防霧霾的門檻,讓他們真正符合他所標稱的功能。
目前我國PM2.5防護口罩市場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山寨”PM2.5防護口罩充斥市場;另一方面,工業防塵口罩被大量誤用,存在巨大的健康隱患。造成這一亂象的原因是我國一直沒有民用PM2.5防護口罩的相關標準,只有工業用防塵口罩和醫用口罩的標準,還有一些口罩執行的是以N95等開頭的美國標準,或是FFP開頭的歐洲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防塵口罩有著嚴格的佩戴條件限定,使用時間超過4小時后容易造成頭暈等身體不適狀況。因此,亟需制定普通民眾適用的PM2.5防護口罩標準。
霧霾天氣帶熱了口罩市場。但有報道稱,很多在市場上熱銷的防霧霾口罩,都是代工貼牌售賣。《天下公司》今天從一位浙江口罩生產商口中得知,代工生產確實存在。
浙江口罩生產商:沒有結稱是我們的品牌,貼牌是你的品牌給我授權我再給你貼牌,結稱是我們自己的牌子。
在浙江,大大小小的口罩小作坊到處都是。根據研究機構---中研普華的統計,2014年1月到10月,國內防霾口罩銷量已達3.6億件,增幅超過{bfb},預計2015年仍將保持{bfb}的增長率。市場需求讓很多人轉行做起了口罩加工生意。在“中國竹炭之鄉”浙江省遂昌縣,以往無以為繼的小工廠、小作坊靠著生產口罩開始復活。由于口罩生產成本小,利潤大,很多人賣起了貼牌產品。
義烏市運富利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秀娟說,很多品牌都在他們這里做過貼牌加工。但具體是哪一家,許秀娟諱莫如深。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秘書長雷利民告訴記者,隨著口罩標準的執行,很可能相關口罩廠商要改進工藝,由此帶來的成本增加,可能會讓口罩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