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產業鏈是指信用從抽象的資本到具體產品到資本價值實現的全過程。信用產業鏈描述了不同信用活動層次及相互關聯的內容與程度,闡述了信用活動及所有相關機構之間的運作關系。
對于信用而言,信用主體通過自身信用的生產,即通過在道德文化、社會行為和社會關系、經濟關系和經濟交易層面的信用活動,可以將自身的信用生產成為一種商品,這種商品是能夠帶來收益的,是信用主體的無形資產,是一種資源更是一種財富。作為商品,信用有其自身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在流通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實際上,信用作為一種商品一旦進入流通領域,自然形成信用產品的產業鏈,在這個產業鏈上,存在信用產品的供應方、需求方、產品增值服務機構、產品定價分類機構、監管機構等產業主體。
區塊鏈在信用產業鏈上發揮的作用
區塊鏈技術對信用產業鏈的作用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作用至少可以概括為三點。
保證信用信息的可信性:通過區塊鏈技術使信用產業鏈上流轉的信用信息透明可追溯不能被篡改。
提升信用產業鏈運轉效率:區塊鏈技術可以使紙質憑證、票據等傳統工作材料電子化,減少人工驗證環節,降低信用加工、包裝、傳播、定價等環節的人力物力成本,簡化業務流程。
幫助受信主體實現信用資本價值:區塊鏈技術通過其去中心化的共識與分布式特點,不僅讓受信主體的信用資本在各個環節順暢傳遞,還可以使信用產業鏈上的定價、授信等機構直接清晰地了解受信主體的信用資本真實情況,合理配置資金和商品等資源,實現信用資本的價值。
區塊鏈技術在信用產業鏈上的應用
區塊鏈可以在信用產業鏈各環節發揮作用,信用產業鏈的主要環節如圖1所示,區塊鏈的基本作用包括如下:
在信用的生產環節,區塊鏈可以幫助生產者建立和確認自己的身份信息,并在產業鏈中的其他環節對生產者的身份進行核驗。
在信用的加工、包裝、傳播環節,區塊鏈技術可以幫助征信機構等產業鏈參與者在去中心化的模式中共享數據,區塊鏈以其不被篡改的可信性,使產業鏈上信用數據的真實性和評價結果的可靠性得到市場檢驗,進而提升產業鏈參與者的工作水平與服務質量。
在信用交易環節,區塊鏈技術可以幫助生產者的信用商品穿透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讓信用消費者和生產者達成共識。比如可以將傳統供應鏈金融中的上下游企業(信用的生產者)、銀行(信用的消費者)、保險公司(信用的保障者)等參與方接入到區塊鏈網絡中,實現核心企業信用的多級穿透。將應收賬款等資產的確認、流轉、融資等流程上鏈,推動資金流在鏈上移動,促進信用交易達成。
雙鏈結合應用需注意的問題及建議
雖然區塊鏈技術能對信用產業鏈起到積極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問題還有很多,主要包括:欠缺經驗,投入準備不足,合規風險。
欠缺經驗,目前一些機構已經開展區塊鏈技術在信用領域應用的實踐,但大多屬于早期探索階段,在信用產業鏈上還沒有出現足夠多足夠好的落地應用,可供信用產業鏈參與者學習的成功經驗不多,且學習難度大。
投入準備不足,如果想要實現區塊鏈的正向價值,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技術人員進行研發,配置先進的硬件設備,配備有經驗的風控與合規管理人員,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等,但目前的大部分機構都更熱衷利用區塊鏈概念宣傳自己,并沒有真正做好投入準備工作。
合規風險,雖然區塊鏈能夠提升數據共享能力,但是信用產業鏈上的數據涉及信用主體的隱私信息,即使有密碼算法、交叉驗證等技術手段,也不能保證用戶隱私的安,所以要特別合規問題,尤其要杜絕需經但未經信用主體授權以及法律法規明確禁止的行為。
目前信用產業鏈的大部分參與者還不能充分滿足這些條件,如果沒有在資金、技術、風控、合規等方面做好充足的準備,就盲目打造所謂的區塊鏈信用應用,恐怕會帶來更多負面的效果。所以建議信用產業鏈參與者首先樹立正確的意識,想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是否真的需要應用區塊鏈技術。然后在資金、技術等方面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如果自身實力不夠,可以考慮和市場上有經驗、有能力的專業區塊鏈技術公司合作。在合規方面,信用產業鏈參與者應在開展業務前,了解法律法規,和監管者確定是否可以開展相關工作,再與專業的合規人員制定實施完善的合規制度與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