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之旅,是我們很多熱愛運動者的興趣愛好。在我們迎風騎行,為身旁景色陶醉的時候,也或者正在賣力的爬坡,突然此時,發覺了,咋辦?很顯然,自行車遭遇了埋伏戰——車胎破了。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沒有其它的選擇,補胎,是要做的。
1、補胎工具
補胎必備工具:1.撬棒 2.銼刀 3.補胎片 4.膠水 5.氣筒 6.水
2、撬外胎
補胎的正式第一個步驟:撬開外胎。外胎是由橡膠構成,外胎封邊內有鋼絲(緊固作用),所以在撬外胎的時候,單靠手力是不夠的,我們需要輔助撬開外胎的工具——撬棒。
在補胎組合工具中,一般包含有撬棒。但在沒有組合工具的時候,可以由其它工具代替。用一定的力氣往外拉開外胎,當外胎拉開一個縫隙的時候,可以把撬棒向一邊滑動,從而把外胎從自行車鋼圈里脫離開來。
3、拉出內胎
在使外胎脫離鋼圈后,我們這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從鋼圈內拉出內胎。拉出內胎時,需要從氣針(加氣口)處進行。道理是這樣:氣針是內胎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而氣針為了便于我們給自行車充氣,所以是從鋼圈內伸到外邊的。所以在我們取出內胎時,第一步需要做的,是先拉出插在鋼圈里的氣針。拉出氣針后,內胎就沒有什么阻攔了,接著把內胎從鋼圈內(外胎內)拉出來。
4、檢查漏氣處
成功從鋼圈里取出了內胎,接下來,我們要進行補胎的正式環節了——檢漏。檢漏的辦法有很多,比如:看、聽、鼻測(感受氣流)、水淹等。在常規的補胎過程中,一般選擇水淹的方式。
水淹:先給內胎加上氣,把內胎放在水中。稍微擠壓內胎,看哪個位置冒泡,如果冒泡,就說明這個地方有泄氣點。水淹的方式固然可取,但有時水不能方便取得。當我們沒有水資源的時候,一般還可以選擇:看、聽、鼻測法。
看:把充滿氣的內胎調轉過來(內胎外側——和地面接觸的一側),仔細看外胎是否有針孔狀的漏孔。
聽:把充滿氣的內胎放在耳邊,慢慢移動,聽內胎的氣流聲。如果聽到了“嗤嗤”的氣流聲,說明這個地方有漏氣。
鼻測:鼻測法可以結合看和聽,在發現漏氣的地方,把內胎貼近鼻子,感受氣流。
5、銼內胎
取出內胎,并成功檢測出泄氣點后,用銼刀把泄氣點周圍銼干凈。
什么是銼內胎?銼內胎就是用銼刀在泄氣點銼出一個粘貼的區域來。由于內胎表層出廠后是平滑的,如果不銼一下,會造成和膠片的接觸不牢固,不易于膠水的黏貼;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內胎表層太多污垢,如果不銼,直接涂膠水粘貼膠片,效果是非常不好的。
6、涂膠水
在泄氣點上銼出來一個和膠片面積大小相等的平面后,這一步要做的,是往銼出來的內胎上涂抹膠水。在銼刀銼出來的位置上涂上膠水,然后用手把膠水涂抹均勻。涂抹膠水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膠水以均勻覆蓋銼出面積為宜。
7、壓緊補胎膠片
把膠片從封裝上撕下來,側邊對準銼口粘貼下去。不要太急,膠片一旦粘貼下去,不能再扯下來,所以粘貼時要對準位置,一次成功。膠片和內胎平面接觸后,用手按壓膠片,使膠片和內胎閉合。
8、靜置幾個小時以后,再重新充氣檢查它是否漏氣,確認沒漏氣即可重新使用了。
歡迎來電:+86 20 8617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