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軟管在現代工業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那么,它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最初,人們用獸皮縫合成管狀的結構,以適應生產斗爭之需要。經過了相當長的時期,到十七世紀末葉,荷蘭的萬德爾蓋金兄弟制成了縱向縫合的帆布軟管,在當時的消防業務中被廣泛采用。后來,隨著橡膠在國際市場上的出現及其硫化工業的發展,金屬軟管和用金屬絲或麻繩等織物鎧裝的膠管問世了。但是,工程上一些蒸氣、熱風類的高溫介質;液氫、液氧、液氦類的低溫介質;汽油、煤油、酸、堿等腐蝕性的介質…,若用膠管來輸送,當然不行。特別是在高溫條件下,它的安全可靠性就更難保證了。
因此,人們漸漸地把注意力集中到金屬軟管方面,改變金屬軟管的幾何形狀,使其內外表面產生相應的波紋。這樣,它既具有同膠管一樣的撓性;同時,又具有耐高溫、耐低溫、耐老化、耐腐蝕性能。于是,作為金屬軟管本體的金屬波紋管就這樣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