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下民俗風情
塔下村民風純樸,人文豐厚。村民普遍崇尚禮儀,通情達理,尊賢重教,敦親睦族,尊老愛幼,勤勞堅毅,善良好客。幾百年來的代代傳承,加上時代進步的影響,造就了塔下村張姓客家人特有的良好心理素質,給予了他們群體和個體無窮的益處。婚姻禮儀繁多,先是訂盟,而后納彩,迎娶,男方要發貼,請女方的五門六親,請媒人,請親家及親家母。 福建土樓住宿 昔時大戶家迎娶時發出各種禮貼百件多。迎娶時,男家在前{yt}就得把花轎抬到女家。次日一早,女家父母牽新娘上轎,新娘頭插富貴春花,身穿紅花衣衫、百葉裙。必須在上轎前哭泣,謂之“哭好命”。新娘上轎后關上轎門,男家事先用紅紙寫好“清河郡張府吉月吉日封”的封條貼上轎門。到達男家,由披紅掛彩的新郎撕掉封條,用腳踢開轎門,俗稱“踢轎門”,由村里命好的嬸婆牽新娘入大門拜堂。
(拜堂有村里命好的叔公輩主持)然后雙雙入洞房,按選好的吉辰在東房內,由叔公、嬸婆主持“婚桌”。桌上擺一對燈(由新娘胞弟隨新娘出嫁擔來),插一對紅燭,十二碗食物:蛋(熟蛋剝去殼染紅色),酒兩碗,魚兩碗,雞肉、豬肉兩碗,糖豆腐、面線各兩碗。當紅燭點上后,主持儀式的人唱好話,(稱“口彩”):“一乾一坤,兩姓聯姻,白頭偕老,白子千孫”。新郎新娘夾起染紅蛋先自咬一口,然后與對方互換,并把蛋酒吃完,稱“食交杯酒”,主持人又唱到:“夫妻恩愛,長長久久”。接著,夾雞肉,唱:“金雞報曉,雙喜臨門”。夾魚,唱:“永結同心,雙跳龍門”。吃紅棗蓮子,唱:“早生貴子狀元郎”。吃糖豆腐,唱:“五谷豐登,豐衣足食”。夾豬腰眉肉,唱:“福祿雙全,子孫滿堂”。歡迎光臨公司官網http://.
吃紅湯圓,主持人{zh1}唱:“和和氣氣,和家團團圓”。以下,新郎新娘便可隨意進餐。當晚,村里年青人三五成群前往鬧洞房,年青人設計一些逗笑的舉動,如讓新郎新娘同咬一塊糖等,笑聲、喝彩聲經常鬧至半夜。元宵鬧花燈凡在農歷正月十五日前一年結婚的新婚夫妻稱為“新婚頭”。新婚頭的家庭要共同承辦鬧花燈活動。之前,在祖廟前搭好戲臺。到十五這天,公演木偶戲到夜晚,在祖廟正殿前梁正中懸掛著結滿橘子的橘樹叢,兩邊各掛整叢杜鵑花,樹枝頭扎滿手工制作花串,中間各安放一盞燈,紅光四射。正殿兩側掛紅燈籠數十盞(視多少對新婚頭而定)。入夜,由個家婆婆帶領新媳婦進廟拜祖采燈花,祈求早生貴子,添丁進財。塔下村民俗稱未成年(16歲以下)的小孩為“花仔”。
新媳婦上香拜祖后,來到花叢邊,此時,村里一位命好的叔公會站在椅子上,從花叢上采下兩串花插在新娘頭上,邊插邊唱:“燈花插一雙,周年生貴子,貴子狀元公“。或“燈花插一對,來年生貴子,貴子長命富貴”。全村男女老少都來看鬧花燈。祖廟里外笑聲陣陣,戲臺上樂曲悠揚,鞭炮聲聲,好不熱鬧。婆婆領著頭插燈花、手提紅燈的新媳婦走回家,公公在家門口迎接,放一串鞭炮,把紅燈掛在大門頂上,俗稱“迎丁進財”,新媳婦進自己房間后把頭上的花取下用紅線扎好掛在床前帳眉頂上。做彌月(滿月)塔下村舊時重男輕女,生男孩滿月那{yt}要請客,初生嬰兒稱“新人”,最簡單的是男女雙方父母等至親和新人父母同一桌吃“滿月酒”,新人{dy}次上酒桌叫“開葷”。
席上嬰兒母親抱著嬰兒給外公開葷,席上擺放著雞、魚等食物。外公接過嬰兒唱好話:“新人是天才,長大棟梁材”。又舉酒杯在嬰兒唇邊一比,唱:“飲得千盅酒,享得百年壽”。舉雞頭唱:“金雞發一聲,和者萬萬千”。舉豬肉唱:“膏從口入,志氣貫全球”。舉魚肉給嬰兒嘴邊,唱:“鯉魚池中化,一躍到龍門”。夾面線唱:“長命百歲,富貴綿長”。“開葷”畢,外公將新人抱給其父母,唱:“新人交原手,福祿壽全有”。春祭塔下村春祭習俗在農歷二月。二月初擇日公祭塔下開基始祖妣華一娘,尊稱“祭華太婆”。之后,接著祭二世、三世、四世祖。然后,各房各戶才可祭各自的先祖。五世廣達傳五子,從此這個家族人丁日旺。村民將公祭廣達公俗稱“祭新丁墓”。
當日,除集體置辦一副豬羊祭祀外,要每個新丁家庭都得備辦牲禮到墳地敬祭祈求財丁。這天,男女老幼都可登墳去祭拜。舊時村上紳士祭新丁墓有的騎馬去,有的坐轎去,中午就在墳埕上開桌進餐,熱鬧非常。60歲以上長者,每人還發給一斤以上豬肉,以示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