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開景谷“10·07”地震抗震救災恢復重建工作專題會議。市委書記衛星、市委副書記胡琨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張善強主持會議。市領導魯斌、王軍、趙聯濤、李忠民、楊季、楊林、楊衛東、張若雷、胡劍榮及市茶產業督導協調組副組長游偉參加會議。
市委書記衛星指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方救援力量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下,災區廣大干部群眾眾志成城、頑強拼搏,景谷6.6級地震抗震救災工作科學、有力、有序、有效,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國家減災委、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聯合工作組評價為創造了抗震救災的“普洱模式”,為云南乃至國家救災工作贏得了形象和聲譽。此次地震之所以沒有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應急搶險工作能夠做到科學、有力、有序、有效,主要得益于六個方面:一是得益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dy}時間組織各種救援力量快速高效投入抗震救災,充分體現了各級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前進步伐;二是得益于我們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自覺踐行執政為民、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堅持防災減災工作常態化、長效化,主動防災、科學減災、有效救災;三是得益于我們始終堅持科學發展、綠色發展,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四是得益于我們加強組織領導,統一協調指揮,整合各方救災力量,強化督查督辦,確保了政令暢通、執行有力、落實到位;五是得益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敢擔當、樹標桿、作表率,成為危難時刻群眾的貼心人和主心骨,充分發揮了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六是得益于強化責任擔當,全面落實干部“八包八保”責任制,把包保責任貫穿于抗震救災全過程,作為檢驗作風建設成果的試金石。
衛星強調,當前,抗震救災進入到過渡安置和恢復重建的新階段。這一階段的工作頭緒更多,任務更重,持續時間更長,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更復雜。要充分認識抗震救災形勢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切實增強大災難、大機遇、大發展意識,堅定自信,攻堅克難,以更加扎實有效的措施和從“嚴”從“實”的作風,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為豐富和完善抗震救災“普洱模式”提供有力支撐。衛星要求,全力做好過渡安置和恢復重建工作,要把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堅持一手抓受災群眾生活安排,一手抓災后恢復重建;要毫不松懈地做好“五個防范”,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要加大向上級匯報對接工作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政策、資金、項目支持;要明確任務,突出重點,認真實施好民房恢復重建、民生改善、基礎設施建設、防災減災、特色產業建設“五大”工程,全面提升災區整體發展水平。
副書記胡琨強調,要圍繞科學、精準、陽光、和諧、質量重建的主題,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思想認識要到位,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科學規劃要到位,圍繞“提升”的要求,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做規劃、搞建設;質量監管要到位,尤其是民房恢復重建要突出堅固、經濟、適用、特色四個特點;分類指導要到位,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意愿;統籌兼顧要到位,堅持用統籌的理念、系統的方法抓好恢復重建工作;組織群眾要到位,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責任落實要到位,堅持細化目標任務,強化監督管理,規范資金使用;民生保障要到位,堅持恢復重建和民生保障兩手抓、兩不誤。
景谷縣、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分別就恢復重建規劃、過渡安置期群眾生活保障和民房恢復重建準備工作情況作了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