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保險謀求穩健經營 投資型產品僅占2% |
2008年12月23日 來源:新華網 作者:毛曉梅
新華網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毛曉梅)由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持股38.8%的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消息稱,新華保險自2006年邁出業務結構調整步伐,目前已經形成以分紅險、傳統險等保障型產品為主的產品結構,截至今年11月底,傳統險和分紅險占比高達85.2%,僅有2%的產品為投資型產品。
消息還稱,新華保險近年來大力發展期交型業務,今年公司的續期保費收入已經突破100億元,2009年預計將接近200億元,續期業務的滾動效應已經形成。
“根據壽險企業的一般經營規律,續期保費收入達到一定規模是公司經營進入成熟期的一個重要標志。目前可以說新華保險經營已經比較穩定。”新華保險新聞發言人、戰略管理中心主任孫玉淳稱。
值得一提的是,在躉交型產品易形成主流的銀行保險渠道,新華保險堅持了保障性、期交性和長期性的渠道策略。截至今年11月底,其銀代期交保費收入同比增長高達735.1%,且保費平臺逐月走高。
新華保險對保障型、期交型業務的推崇和堅守,折射出今年以來我國保險業對壽險發展規律及長期價值成長路線的重新認識和重視。
2008年,國內資本市場的深度調整及低利率環境的客觀存在,使在2007年、2008年風生水起的投資型保險產品,不得不面對由低收益預期導致的經營壓力;與此同時,中國保監會多番強調壽險業回歸保障本質,明確“促進業務結構優化、鼓勵保障型業務發展、加大價值型產品增長”這一監管思路,投資型產品增速已經呈現下降趨勢,而期交型、保障型產品迅速回歸。
國務院日前發布的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30條意見明確提出,保險業需積極發展“三農”、住房和汽車消費、健康、養老等保險業務,政府將引導保險公司以債權等方式投資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及農村基礎設施項目,改善保險資金投資環境。
在當前的挑戰與機遇面前,以什么樣的產品服務于“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大局,如何確保業務持續、穩定、健康增長,是諸多壽險市場主體2009年需直面應對的攻堅戰。
孫玉淳表示,對于2009年的各個銷售渠道的產品策略,新華保險已做好盤算。他強調2009年新華保險將繼續堅守并深入推動傳統的保額分紅產品,堅持以保額為分紅基礎并通過分紅自動增加保障額度的形式,目的就是要在客戶{z}需要的時候突出保障理念,給予客戶{z}實質性的幫助。
孫玉淳也表示,未來一兩年內資本市場尚存較大風險,在利差收益不穩定的情況下,新華保險將努力優化盈利模式。他說,未來隨著新契約業務的減少,續期業務的增加,公司資本需求會降低,逐漸體現出來的規模效應將為公司盈利打開空間。另一方面公司將繼續通過成本管理,降低綜合費用率,減少對利差的依賴,以度過資本市場的低迷時期。
據悉,新華保險還從銷售行為、產品、運營、財務等各個環節采取有力措施,著手管控風險,提高后臺服務質量,2009年將在各分支機構實施重大風險問責制。
可以預見,下一步新華保險的任務目標是發展成治理結構良好的股份制公司甚至社會公眾公司。“一個業務結構好、發展穩健的公司才能吸收到更多的資本。”孫玉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