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彎頭用坯料的材質、壁厚和外徑對孟村彎頭幾何形狀的影響火力發電行業常用孟村彎頭的材質有WB36和A335P22等。WB36的高溫強度小于A335P22的高溫強度,WB36的高溫塑性小于A335P22的高溫塑性,WB36的導熱系數小于A335P22的導熱系數。故在坯料外徑、壁厚及芯棒頭形狀尺寸相同的情況下,WB36與模具的貼合性能小于A335P22。推制彎頭需要正火+回火熱處理、機加工端口,壁厚需留有燒損及機加工余量。一般余量為彎頭理論壁厚的10%~20%。彎頭壁厚δ與截面直徑D比值越小,與模具的貼合性能越好,但彎耐磨彎頭頭內弧越容易失穩起皺。根據金屬在塑性變形時體積不變、推制成形時壁厚不變(實際微減薄)、彎頭外弧長度與管坯長度相等的特點,推導出推制管坯外徑公式:
式中Dp———管坯外徑;R———彎頭曲率半徑;δ———彎頭壁厚;D———彎頭截面直徑。
如果實際選用的管坯外徑比按公式計算得到的Dp值小,與模具貼合性能好,但彎頭內弧容易失穩起皺。如果實際選用的管坯耐磨彎頭外徑比按公式計算得到的Dp值大,結果則正好相反。
鑄件的雙相區熱處理,是在鑄件原實施的正火或淬火的基礎上,再加以只熱到雙相區的第二次正火或淬火處理。
雙相區在A1和A3之間,鋼在此范圍中不wq奧氏體化,組織由α加γ兩相構成,所以稱為雙相區。共析鋼沒有雙相區,所以,這種處理只適用于亞共析鋼。鋼的含碳愈低,其雙相區的范圍也就愈寬。
顯微組織為鐵素體加珠光體的亞共析鋼,加熱到A1以上的溫度,組織中的相變情況大致如下:
a.剛超過A1(727℃)
鐵素體基本上保持不變,珠光體逐步轉變為奧氏體。新的奧氏體晶粒在珠光體團的邊界上生核,珠光體中的片狀碳化物粗大化并變成球狀。隨著轉變過程的進行,碳從球狀碳化物向不斷長大的奧氏體中擴散。這樣,就在原有的球光體內形成新的鐵素體晶粒。珠光體發生這種轉變所需的時間,因鋼中合金元素含量和溫度而異,但是,在雙相區內經1小時大約可完成 90%。由珠光體形成的奧氏體,其初始含碳量接近共析成分(即0.7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