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佛山市經信局調研企業智能制造需求的第三站來到順德,共走訪了科達潔能、申菱空調、格蘭仕等五家企業。在調研過程中,五家企業負責人均表達了企業對智能自動化升級的強烈需求,而此前五家企業也分別在不同程度上投入資金以提升工廠的自動化系統。但通過現場走訪和調查發現,成本仍然是企業在技術改造時普遍面臨的瓶頸。(本文章轉載東莞市科立電子設備有限公司 《自動化需求井噴 成本仍為阻礙要素》 ,他用請注明出處http://www.e-/。
成本要素阻礙自動化投入
廣東東箭集團去年一口氣花了1500萬元以上的資金引進焊接全套機器手等自動化設備,“一個機器人可以相當于兩個焊工。”東箭集團副總裁羅軍在參加調研座談時稱,這家從事汽車配件生產的企業在引入自動化設備后效率平均提高了20%。但是,對于東箭來說,自動化并不能wq解決效率提升問題。“我們不只做大批量,也在做個性化生產,自動化在這方面能提升效率嗎?”羅軍的這一疑慮與申菱空調相似。后者專業從事空調定制,其生產工藝部部長周志也在調研中提出,定制化模式使申菱在生產過程中面臨著生產一兩件產品即需換模具、調程序的問題,所以自動化的引入并不等同于成本的降低。
此外,自動化的引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希望看到所有的生產都能自動化,但把生產和人力都停下來引入全自動化生產線是不現實的。”廣東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武楨表示。另一方面,生產安排節奏和自動化投產節奏的差距也進一步加大成本投入。“花了幾百萬進行自動化改造,但市場轉型很快,等產品開發出來時市場已經不需要了。”因此,除了使用企業的自用資金投入外,武楨更希望能得到社會資金的支持和技術上的配合,他稱科達潔能可以提供有價值的測試項目。在資金補貼方面,記者了解到,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廣東省財政廳目前在全省范圍內組織申報2015年省級企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設備更新(機器人應用)專題項目,將對應用機器人及相關智能裝備服務并符合要求的企業給予事后獎補。
自動化需求等待技術對接
然而,成本并不是企業在自動化道路上{wy}的“攔路虎”。“只要自動化機器和人工成本相差不大,我們也會選擇自動化,因為還涉及到工人職業健康、產品質量等問題。”羅軍表示,雖然有成本的考慮,但自動化機器的引入依然是東箭未來生產的一個方向,“不過目前的技術還未能滿足企業生產全自動化的需求。”羅軍說,東箭去年引入了十幾臺焊接機器人以及三維激光、等離子開料等設備,但對于能精細地打磨拋光不銹鋼汽車零件的自動化設備,東箭到現在仍未找到滿意的合作伙伴進行開發引入,因此工廠現在仍需要幾百人進行拋光打磨這一工序。科達潔能也遇到類似的問題,由于相應領域缺乏專業的自動檢測設備,科達潔能生產的一種壓泵產品雖然能達到很好的質量,卻不能保證批量生產時質量的穩定性,“因為每個零部件的質量無法保證。”武楨說,同時目前一些自動化設備對生產效率的提高率并不足以讓他滿意。對于企業特定的自動化技術需求,參與此次調研的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院也現場進行交流解答,從企業需求量{zd0}的焊接、拋光及自動檢測等領域提出初步的解決方案,嘗試通過本土的應用技術對接為企業解決自動化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