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在一定范圍內垂直提升和水平搬運重物的多動作起重機械
發展歷史
起重機是指在一定范圍內垂直提升和水平搬運重物的多動作起重機械。又稱吊車。屬于物料搬運機械。起重機的工作特點是做間歇性運動,即在一個工作循環中取料、運移、卸載等動作的相應機構是交替工作的。
通常起重機械由起升機構(使物品上下運動)、運行機構(使起重機械移動)、變幅機構和回轉機構(使物品作水平移動),再加上金屬機構,動力裝置,操縱控制及必要的輔助裝置組合而成。起升機構是起重機的基本工作機構,大多是由吊掛系統和絞車組成,也有通過液壓系統升降重物的。運行機構用以縱向水平運移重物或調整起重機的工作位置,一般是由電動機、減速器、制動器和車輪組成。變幅機構只配備在臂架型起重機上,臂架仰起時幅度減小,俯下時幅度增大,分平衡變幅和非平衡變幅兩種。回轉機構用以使臂架回轉,是由驅動裝置和回轉支承裝置組成。金屬結構是起重機的骨架,主要承載件如橋架、臂架和門架可為箱
形結構或桁架結構,也可為腹板結構,有的可用型鋼作為支承梁。
按起重性質分:流動式起重機、塔式起重機、桅桿式起重機; 按結構形式,起重機主要分為輕小型起重設備、橋架式(橋式、門式起重機)、臂架式(自行式、塔式、門座式、鐵路式、浮船式、桅桿式起重機)、纜索式。
中國古代灌溉農田用的桔槔是臂架型起重機的雛形。14世紀,西歐出現了人力和畜力驅動的轉動臂架型起重機。19世紀前期,出現了橋式起重機;起重機的重要磨損件如軸、齒輪和吊具等開始采用金屬材料制造,并開始采用水力驅動。19世紀后期,蒸汽驅動的起重機逐漸取代了水力驅動的起重機。20世紀20年dk始,由于電氣工業和內燃機工業迅速發展,以電動機或內燃機為動力裝置的各種起重機基本形成。
近年來,中國工程起重機行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目前,我國生產工程起重機的企業有30多家,整個行業經過技術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社會效益顯著提高。汽車起重機向智能化、大型化發展;全地面起重機和門式起重機向高附加值、特大型發展;隨車起重機向中大噸位滲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地面起重機已實現大批量生產。由于各類起重機向著大型化、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國內工程起重機與國際zmpp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從弱到強,步入發展黃金期
中國起重機行業是在持續積累、充分競爭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自20世紀60年代推出{dy}代汽車起重機開始,中國起重機行業走過了近50多年的歷史,行業也由最初的數千萬元的市場規模發展到2010年的380億元。中國起重機行業發展50多年的歷史中,中國企業在研發、制造技術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近10年來,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38%。
近年來,國內工程起重機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電力、石化、水利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投入,有力地推動了廣東起重機行業的發展。據統計,汽車起重機年產銷量從2000年的3 300臺增長到2010年的35 000余臺,其中 8~25噸級的起重機需求量較大,但從起重機需求增長速度上看,產品已逐漸向50~130噸級的中大噸位發展;隨車起重機從2000年的1 300臺增長到2010年的6 440臺;履帶起重機從2000年的23臺增長到2010年的近1 700臺。各機種市場需求增長速度驚人,履帶起重機尤為突出。
以履帶起重機為例,從2004-2010年的6年間,中國履帶起重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隨著生產企業的逐漸增多,產品大型化趨勢明顯。50噸級的履帶起重機是
目前市場上擁有量{zd0}的,但隨著大型吊裝工程項目的增多,主力機型將可能提升至150~200t。2009年,千噸級履帶起重機的自主研發充分證明了國內生產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制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中國大噸位起重機的市場競爭力。但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中國履帶起重機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門式起重機在移動起重機中所占比重在8%~10%,日本達到15%,我國履帶起重機不足6%。從目前工程項目建設需求來看,未來中國市場的履帶起重機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潛力巨大,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
1.汽車起重機市場集中度提高,向中大噸位發展趨勢明顯
在連續幾年的高速發展中,惠州起重機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市場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向幾大主要生產企業集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將對行業發展,產品技術、性能、質量的提升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未來幾年,根據我國工程項目施工的特點,中大噸位的汽車起重機需求量大。小噸位汽車起重機將逐步被隨車起重機替代。這種變化也必將給整個行業運行質量提出更高要求,促使各企業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強新產品的研制工作,以適應更加廣泛的市場需求,逐步形成系列化、多品種、大噸位的密集產品群。
2.履帶起重機市場升溫,未來市場前景可觀
2010年,隨著建筑項目向大型化發展及風電、核電等新能源項目建設的快速推進,履帶起重機獲得新一輪的快速發展。近年來,中國履帶起重機在技術上也獲得了很多進步,從整個行業來看,國產品牌逐漸被廣大用戶接受,在中小噸位起重機領域中也已經具有了與國外品牌競爭的實力。而在大噸位產品上,攻克了超大噸位履帶起重機塔式副臂變幅技術、超起裝置控制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和自裝卸技術等多項技術難題。中國大噸位履帶起重機的某些性能已達到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并具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高利潤率吸引了眾多企業參與到履帶起重機產品的研發上來,未來前景可觀。 3.國際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
近年來,中東、非洲、 南美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及新興市場伴隨城市化進程,固定資產投資巨大,吊裝等作業總量呈現迅速提高的趨勢,將極大地拉動我國工程起重機產品的出口。出口產品中50~130t汽車起重機已經上升為主流。電動單梁起重機出口市場的攀升,將成為汽車起重機業務同比增速加快的主要動力。 4.工程起重機生產企業和產品迅速升級,以產量和新產品為標志逐步走強 2002年以前,我國全地面起重機產業仍是空白,50t以上的汽車起重機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市場被歐美和日本等工程機械巨頭壟斷,嚴重制約了我國大型工程建設進展。而今,行業自主創新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國內企業攻克了智能化控制、全地面底盤、伸縮臂和結構焊接等8大核心技術,使得產品在可靠性、xjb、產品品質等方面實現了快速提升。全地面起重機與履帶起重機的產品噸位紀錄不斷刷新,電動葫蘆橋式起重機企業的投資擴大制造能力不斷提升,工程起重機大型化發展趨勢更加明顯。
隨著徐工500t全地面起重機的下線并進入風電安裝行業,進口全地面起重機壟斷風電安裝的歷史宣告結束。至2010年底,徐工重型已有10余臺5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進入市場,活躍于風電安裝和檢修工程。可以斷定,全路面起重機將是今后我國工程起重機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
一直以來,國內大型履帶起重機市場由外資品牌占據著主導地位,隨著2010年徐工重型、撫挖重工千噸級履帶式起重機的不斷推出,我國國產化大型履帶起重機的研發節節攀升。國有品牌如中聯重科、三一科技發展勢不可擋,自主研發的產品已經形成系列化,3 000噸級的起重機成功下線,打破了國外對于3 000噸級履帶電動單梁起重機的壟斷地位,標志著中國履帶起重機技術水平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從小到大,披荊斬棘
與其他工程機械機種不同,工程起重機細分門類相對較多,可分為輪式起重機(汽車起重機、輪胎起重機、全地面起重機和隨車起重機)、塔式起重機和履帶起重機,每類起重機的應用及發展歷程都不盡相同。 1.輪式起重機
早在1957年,我國開始起步生產輪式起重機,50多年中經歷了起步、形成規模、快速發展和國際化等4大階段,生產企業由開始的4家發展到目前的30多家,生產噸位也由開始的中小噸位向大噸位演變,行業銷量從1999年的2 685臺發展到2010年的4萬余臺,猶如“芝麻開花,節節攀高”。從規模上看,惠州起重機中的汽車起重機應用廣泛,占據著較大的市場空間。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zd0}的輪式起重機制造基地,每年都有數項達到國際水平的新技術誕生。 2.塔式起重機
我國{dy}臺塔式起重機于1954年在撫順誕生,之后的10多年,國內生產企業迅速增加,形成了撫順重型機械廠、哈爾濱工程機械廠、門式起重機、太原重型機械廠、北京建筑機械修造廠、沈陽建筑機械廠和四川建筑機械廠等10余家的規模。上世紀80年代行業開始引進專利技術,塔式起重機出現了快速發展,國內生產廠家增加到了56家;2000年以后國內塔式起重機制造產品技術的設計開發逐步由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向企業自主研發轉變,國內企業的研發實力逐步增強,越來越理性化的國內外市場需求,引導著企業不斷設計開發新型產品。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塔式起重機的生產大國。我國建筑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塔式起重機,95%以上都是國有品牌,這是建筑起重機械業界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 3.履帶起重機
我國履帶起重機的生產最初是在履帶式挖掘機底盤上發展起來的,20世紀50年代,撫順挖掘機制造廠和上海建筑機械制造廠先后在W501、W1001和W1002型挖掘機上增裝起重裝置。直到80年代初,在充分利用挖掘機零部件的基礎上,按起重機的特點才專門設計制造出新一代履帶起重機。我國履帶起重機的生產歷史較短,目前正處于成長發展的時期,國內成規模的履帶起重機生產廠家主要有徐工、中聯、三一、撫挖、宇通重工和山東拓能重工等品牌。而隨著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廣東起重機企業也在不斷向大規模系列化方向發展。
經過不斷的技術引進和創新,工程起重機產品在外觀、起重性能、可靠性等方面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同時隨著大批高起點、水平先進的工程起重機產品不斷推向市場,大大提高了我國工程起重機在國際同行中的地位。中大噸位產品技術日臻成熟,并越來越被國際市場認可。
結構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