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玻璃表面鍍一層不到1微米厚的特殊薄膜,普通玻璃就變身“發電玻璃”,既可采光,又能發電,可廣泛應用于建筑、汽車等領域。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教授程一兵研發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被業內俗稱為“發電玻璃”。
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2%以上
昨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開發區(漢南區)獲悉,目前,這一成果已在該區落地孵化,進入產品中試階段。程一兵團隊與長利玻璃合作成立了長唯公司,依托長利生產平臺,專攻這一創新產品的產業化。
程一兵于上世紀80年代從武漢理工大學碩士畢業,后來在英國讀博士,1991年開始,在澳大利亞一家大學工作,從講師一直做到院士。2015年,程一兵帶著“發電玻璃”技術和一批學生回到武漢理工大學,并在這兩年中,率先解決了中試之前的所有技術難題,一顆“種子”成功發芽。
“國際上做類似技術的,一只手都數得過來。我們率先做出了可用于規模化生產的樣片,確定了技術路線,并將發電效率提高到了特定門檻,走完了{dy}步,在國際上也走在了前面。”程一兵的學生、長唯公司總經理彭勇告訴長江日報記者。
據悉,這一“發電玻璃”的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2%以上,可與現有成熟的晶硅產品相媲美。“發電玻璃”可用在所有玻璃能應用的場景中,離用戶近,屬于分布式發電。
“輕量化、廉價和即發即用,是光伏材料發展的方向。‘發電玻璃’可用于新能源汽車、光伏建筑等,清潔低碳的同時,也可節約不少電費。”彭勇介紹。
開發區將為其對接市場化基金
走出實驗室后,程一兵團隊四處尋找中試合作伙伴,并將目光投向了武漢開發區(漢南區)。“長利生產玻璃,并且在鍍膜技術方面有優勢。”彭勇介紹。雙方一拍即合,將利用長利的生產場地,完成中試,將其做成真正的產品投向市場。
“國內天使投資人都比較傾向于投互聯網企業,生產型項目拿天使投資很困難,我們在找天使投資的過程中,也碰了很多壁。”彭勇介紹,目前,該項目中試正在推進中,仍需不斷募集資金。
程一兵團隊是武漢開發區(漢南區)重點引進的人才和項目,程一兵同時也是武漢城市合伙人、武漢招才顧問,開發區招商、招才大使。該區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區旗下平臺公司——經開新能源已為項目提供了部分場地和設備支持,下一步,將為像這樣的創新項目匹配支持政策,并為其對接市場化基金和社會資本。
據悉,武漢開發區(漢南區)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招才局,并在美國硅谷、德國、澳大利亞設立了工作站,并將推出一整套政策體系,吸引gd人才,目前已聚集國家“千人計劃”人才15人,湖北省“百人計劃”人才5人,武漢“城市合伙人”4人。
文章整理:玻璃噴砂機 http:///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