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孔隙率金屬材料是近20年來國際上迅速發展的一種兼具功能和結構雙重屬性的新型工程材料。這種材料綜合了低密度、高剛度、沖擊吸能性、消音降噪、電磁屏蔽、透氣透水、低熱導率等性能及具有良好的阻尼特性,因此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原子能、環保及電化學等行業。
高孔隙率金屬材料的制備方法主要包括鑄造、發泡、沉積、燒結等。從研究技術上看,大孔徑立體網狀及小孔徑、低密度高孔隙率的泡沫金屬是目前制備技術上突破的重點。國內外的許多學者在此方面做了各具特色的工作。然而,這些方法都存在工藝復雜,成本高,可選擇的材料受限制等缺點。
成型針織技術是近10年針織工業中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分支。它顛覆了傳統的針織過程,可以通過改變參加編織的針數和橫列數來改變織物的尺寸和形狀,是制備高孔隙率泡沫材料三維有機模板的一種頗有前景的方法。目前,在泡沫金屬制備領域,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報道還很少。我們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為原料,通過探索合適的工藝路線制備高孔率通孔結構的泡沫銅。
實驗材料包括銅粉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醇、甲基纖維素溶液、表面活性劑和氨水。
金屬漿料性能的優劣是能否制備出性能良好的泡沫銅的關鍵因素之一,金屬漿料應該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和較好的觸變性。漿料的觸變性可以保證在去除多余漿料的過程中保持前驅體的多孔結構、避免堵孔缺陷的產生;漿料的流動性是保證漿料浸漬過程中均勻涂覆在多空隙有機前驅體的線圈及孔壁上的主要因素。
金屬漿料的流變特性不僅取決于金屬粉體的特性、固相含量、分散劑的選擇,還和漿料的pH值相關。當轉速一定時,漿料的粘度隨著漿料的pH值的增加先下降后升高。
泡沫銅燒成過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聚酯分解階段、氧化銅分解階段和泡沫銅燒結階段。
聚酯的熱分解開始于170~200℃,當溫度達到300℃左右,聚酯分解完成。在{dy}階段應控制加熱速率,如果升溫過快,會因有機物劇烈氧化產生大量氣體造成多孔體坍塌、開裂。
去除聚酯的同時,立體素坯在220℃氧化為無強度的、黑色的氧化銅多孔坯體,因此第二階段的目的是在高真空條件下將氧化銅坯體分解成略有強度的多孔泡沫銅。在此階段應控制熱解速度和保溫時間,以免造成坯體坍塌及金屬過度揮發。第三階段為多孔銅的燒結階段,氧化銅在分解成銅的過程中會造成較多的孔位,結構較為疏松,此時應提高燒結溫度,促進燒結頸長以提高泡沫強度,同時控制保溫時間以減少銅的揮發。
綜上,以滌綸為原料,采用成型針織技術編織出高氣孔率的有機模板,經過有機泡沫浸滲可以制備高孔隙率、開孔結構的泡沫銅。pH值對金屬漿料的流動性有較大影響,當pH值為9.5時,漿料的流動性{zh0}。在高真空條件下可使氧化銅泡沫體分解為銅泡沫體。二次浸滲后泡沫銅材料孔隙率變化不大,但其應力平臺從0.5 Mpa提高到1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