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場巨大,yb枯竭。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酒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直至今日,中國白酒仍以其精湛的工藝、獨特的風格和{zd0}的產銷量聞名世界。古往今來,酒作為一種文化在華夏大地早已根深蒂固,上至宮廷國宴,下至俚鄉小聚,酒幾乎都是必不可少的待客禮節。逢年過節要喝酒、紅白喜事要喝酒、親朋相聚要喝酒、抒懷助興要喝酒,天冷飲酒御寒、心煩借酒排憂、高興了開懷暢飲、勞累了把杯解乏,男人豪飲天生海量,女人能喝巾幗英雄……中國的酒文化幾乎熏得人人能喝、人人必喝。據統計,中國人每年消費的白酒總量約960萬噸,比杭州的一個數公里的“西湖”容量還要大。而我們投資一個上下五千年都不曾枯竭的巨大市場,當然更容易成功。
2、利潤豐厚,回報率高。據輕工業部門食品消費統計:隨著國內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類消費量正逞迅速上升趨勢,到2003年末,中國每年的釀酒財富已超過1560億之多,其中瓶裝酒占30%,而分布在廣大農村鄉鎮市場的散裝酒占了70%。這筆龐大的財富,我們全部擁有當然不可能,但只要能壟斷一個小小的鄉鎮市場,我們就足以發家致富、出人頭地。來看看最小的一個鄉鎮至少有多少酒財富:
中國農村平均每縣約30個鎮,而每個鎮的人口均不會低于3萬,我們就算10人僅有2人飲酒(除去女人和小孩),即每鎮至少有:30000×2/10=6000人經常喝酒的“酒鬼”(實際上遠遠不止)。我們算他們平均每天消費0.5斤酒,每月的消費量就是6000人×0.5斤/人×30天=90000斤/月,若以每斤酒賺0.5元的{zd1}利潤計算,一個鎮每個月至少有90000斤×0.5元=4.5萬元的純利潤。而這僅僅只是白酒方面最保守的市場估算。
3、多重效益,多路進財。在大家還沒有回鄉釀酒的時候,一個鎮每月至少4.5萬元的釀酒財富就全部被分派在你當地的各個傳統釀酒師傅的手中;也就是說,你回鄉釀酒,與傳統師傅的競爭是肯定存在的:商場如戰場,誰都不愿意將幾萬元的市場拱手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