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物流與現代物流
(2)銷售方式的變化對生產經營方式產生直接的影響。一方面、由于網上購物為現代社會消費時尚的個性化進一步提供了便利,以消費者為主體的分散式訂單生產,呼喚柔性生產技術的出現以及在生產中的普遍應用。另一方面,由于電子商務的應用,使制造業競爭中勞動力成本的作用降低,中小企業在網上營銷中可以獲得更大的比較優勢。因此,在個人商品消費領域,大批量、規模化生產以及傳統的工商關系部分將由產銷合一的高科技小企業所取代。
(3)商業利潤的來源渠道改變。傳統商業是從商品的供應價與銷售價之間賺取利潤,而網上商業把這種差價縮減到零(即“零利潤銷售”的概念),有的甚至使商品的銷價低于生產成本,它們的商業利潤不再是從商品的差價中獲取,而是來自于網上廣告、服務、贊助商及其他高利潤商品等新的渠道。
(4)推進流通技術的革命,實現產銷一體化整合。傳統的供應體系分為兩類:一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推動式”,生產什么就出售什么,消費者幾乎沒有選擇的余地。二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拉動式”,形成了以消費者需求為引導的生產機制。但是由于市場配置資源是靠公開價格信號實現的,這種事后調節不僅具有時滯,而且對社會資源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
電子商務的出現賦予了流通技術革命以更具有朝代特征的新內容,這就是供應鏈技術。
實施供應鏈管理就是以電子商務技術為基礎,將商品需求、商品流通和商品生產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它不僅可以在庫存數量、存貨地點、定貨計劃、配送運輸幾個方面實現{zj0}選擇,優化企業經營者的利益,而且能夠在準確的時間、準確的地點,以恰當的價格和便捷的方式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zd0}地體現消費者主權。供應鏈技術將“時滯”變為“實時”,其關鍵是信息技術從消費延伸到銷供產全過程,并通過電子商務技術把眾多的生產廠、零售商和消費者聯系在一起,在產供銷各環節建立起多極化的產銷聯通體系。
上海至泰安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