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郝淵曉教授看來,未來5年,物流產業的發展方向是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智能物流,陜西則正好具有得天獨厚的科技優勢:高校云集、科技研發力量雄厚、裝備制造業和科教產業蓬勃發展。發展智能物流,可以有效提高物流效率,增加廣大民眾對物流產業的信任度,帶動物流產業甚至社會生活方式的轉變。
為了pj物流產業人才匱乏的難題,陜西各級政府也都相繼建立了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綜合協調機制,出臺了支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物流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等行業基礎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2011年,陜西省物流業增加值將力達到1036億元,初步形成以西安為樞紐,寶雞、咸陽、渭南、榆林、漢中為節點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2011:陜西借 “港”出海
2011年2月14日,經國務院批復,西北地區惟一一個綜合保稅區-西安綜合保稅區獲批并在西安國際港務區內設立。該區面積為6.17平方公里,享有“免證、免稅、保稅”政策,實行“境內關外”運作方式,具有對外開放口岸、保稅物流、保稅出口加工和國際貿易四大功能。
而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在港務區建成并投入使用,進一步強化了西安在全國鐵路網中的重要地位,形成貫穿東西、連接南北的國際貨運大通道;通過互通式立交、快速貨運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