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表揚的是,浙江省已于2008年出臺《藥品冷鏈物流管理技術與規范》,該規范已經在近年來得到了推廣和執行,為全國其他省份出臺醫藥冷鏈物流標準提供了很好的借鑒。近期,江蘇省也出臺了類似標準。相信隨著各省規范管理的意識增加,陸續會有更多省級政府部門出臺類似的規范性文件,這對統一企業的醫藥冷鏈物流操作行為大有好處。
企業投入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醫藥冷鏈物流水平落后,與企業在這方面的投入較低也是有直接聯系的。需要強調的是,我國的醫藥商業企業從數量上看絕大多數是以配送第三終端網點為主的,這些的經營規模普遍不大,經濟效益較低,尤其是冷藏藥品經營品種數大多數不超過120種,僅僅占其藥品銷售總額的10%以內。但是,其直接配送的客戶網點卻往往超千家。在這種現實背景下,指望企業花大力氣建設各自的冷鏈物流操作供應鏈,從經濟效益上講是無驅動性的。
上海到大連專線
過去,我國大多數醫藥公司的冷鏈物流工具,主要是保溫箱和回收式冰袋;甚至不少企業用普通泡沫箱代替專業保溫箱,有冰凍礦泉水代替固體制冷劑。保溫手段的單一、落后,缺乏全程對的溫濕度監控手段,必然導致我國醫藥冷鏈物流水平低下。
而隨著行業平均利潤率的降低,企業在這方面的投入積極性也不高。除非國家出臺強制措施或引導文件鼓勵企業投入冷鏈設施設備,并將其與業務如基本yw配送等掛鉤,這才能發揮明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