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百年校慶,周自齊
2011年4月24日,清華大學迎來百年華誕。說起清華大學和山東的淵源,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山東單縣人周自齊。因為這所zm大學就是經由周自齊之手而誕生的。
百年風雨,水木清華。1911年4月,清華學堂正式成立,清華建校。今天,清華大學迎來百年校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它所培養出來的齊魯學子們也在這片廣袤土地上播下希望,放飛夢想。
——編者
他是創辦清華{dy}人
1871年10月14日,周自齊出生在山東單縣城區牌坊街一個官紳世家,書香門第。兩歲時,由于父親去世,周自齊被伯父周少棠接到廣東撫養,并繼續對其施以教育。
周自齊自幼天資聰穎、刻苦勤奮。他心存大志、奮發圖強。1891年,周自齊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廣州同文館學習外語,周自齊在校期間,學習刻苦努力,成績出類拔萃,很快就成為學生中的佼佼者。
兩廣總督張之洞見周自齊學業出眾,一表人才,瀟灑大方,對他極為器重,便以翻譯生的名義,保送他進入京師同文館學習。到京師同文館后,周自齊除了學習外,還為當時清政府翻譯關于日本的動態,以供國內當政者參考。在甲午中日戰爭期間,當時的執政要人李鴻章閱讀日本報紙上的信息,主要是經由周自齊等人翻譯。
周自齊從京師同文館畢業后,又繼續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1894年,周自齊赴京應試。1896年,京師侍郎張蔭桓把他推薦給中國駐美公使伍廷芳,此后,周自齊先后任駐美國公使館書記、參贊;駐紐約、舊金山總領事;并任出使美國、日本、秘魯等國的使臣。
1909年6月清政府成立游美學務處,那時把留學叫做游學,周自齊出任總辦;隨后,他又主持籌建游美肄業館(后改名為清華學堂),從選定校址、購地、建校,到聘任教員,周自齊費盡心血。清華學堂于1911年4月29日正式開學,招收學生460人。周自齊對以后清華大學的赫赫盛名有開創之功。
他曾經親自挑選學生赴美留學
清華學堂按美國標準對學生進行短期訓練,然后擇優送去美國留學。在這期間,周自齊親自主持選拔工作。經過考試和精心挑選,前后共選派三批180名留美學生。后來,這些留美學生中很多人都成了國家的棟梁,如梅貽琦、金邦正、張子高、秉志、趙元任、竺可楨、胡適等。1912年10月,清華學堂改稱清華學校,將監督改稱“校長”。1928年正式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據《菏澤日報》
簡歷
周自齊,男,漢族,山東單縣人,1896年赴美留學。曾任清政府駐美公使館參贊、游美學生監督、外務部左丞左參議、學部丞參上行走,1909年7月任游美學務處總辦,1911年2月兼任清華學堂監督,1911年2月至1912年1月出任清華學堂監督1923年病故于上海。周自齊在任游美學務處總辦和清華學堂監督期間,主持考試選派直接留美生三批共180人;主持籌建游美肄業館(后改名為清華學堂), 擇定擁有30余公頃的清華園作為校址,聘請教員,招收學生460人,清華學堂于1911年4月29日正式開學。
1871年10月14日,周自齊出生在一個官員世家,書香門第。
1891年報考了廣州同文館,并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1894年周自齊赴京應京兆試,錄光緒甲午科順天鄉試副榜。
1896年,京師侍郎張蔭桓把他推薦給中國駐美公使伍廷芳,歷任駐美國公使館書記官、參贊,駐紐約舊金山領事,并任出使美、日、秘魯等國的使臣。
1898年,湘、鄂、粵三省紳商要求自建粵漢鐵路,進行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
1906年,周自齊調任美國舊金山中國總領事,同年,舊金山發生地震,一些華僑受災嚴重,周自齊親自帶頭募捐,重挫反華勢力,幫助華僑度過了難關,受到駐美華僑廣泛贊頌。
1908年,周自齊從美國返回,任職外務部。
1909年6月成立了游美學務處,周自齊出任總辦;
1911年清華學堂正式開學,周自齊是學堂的監督(校長)。
1910年隨海軍大臣載洵訪美
1911年,周自齊作為載振親王的隨員,到英國參加英王喬治五世的加冕大典,這兩次晚清歷史上不多見的出訪,周自齊鍛煉和發揮了其外交才能。
1911年,是中國農歷辛亥年,也是中國從蒙昧無知的時代蘇醒的關鍵年代。在經過清廷和軍閥的種種角力,北方軍政大權落在了袁世凱手中。
1911年11月16日袁世凱任命周自齊為袁內閣度支部副大臣。
1912年3月25日任命周自齊為山東都督。先后擔任中國銀行總裁,交通總長,陸軍總長,財政總長,農商總長,鹽務署督辦。
1914年12月23日,他參加了袁世凱在天壇導演的“祭天典禮”,還請袁世凱的憲法顧問古德諾為北京政府起草了一份備忘錄,為中國推行帝制提供了“理論依據”。
1915年他被任命為主持國體決定和選舉事務負責人之一,具體負責全國各省區選舉所謂“國民代表大會”代表。
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時他被委任為“大典籌備處”委員。
1916年6月袁世凱死后,周自齊被列為帝制禍首之一,被通緝。周自齊亡命日本。
1918年2月,馮國璋代理總統時,取消了對周自齊等人的通緝令,周結束流亡生涯,從日本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