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小貼士:百度千下,不如咨詢一下。國內qw腦癱專家QQ:4006066222(加好友咨詢)24小時為您在線解答。
我們都希望孩子是健康快樂的,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我們所愿望的那樣,總有很多的不如意之處,尤其是像小兒腦癱這樣的疾病,既嚴重的傷害了孩子,同時也給家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負擔。正是如此,我們應當選擇一所好的醫院zl。
北京海華醫院(中美)國際腦癱研究院——榮獲“國內最受百姓信賴醫院”
20世紀20-30年代,歐美國家一些康復專家就對腦癱的康復zl做了很多研究,并根據運動神經生理學原理,在逐步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有效的運動物理療法,如,N神經微創介入法,N神經微創介入法和Peto法等,使一些腦癱患兒進入了正常化。
腦癱運動療法的宗旨主要是阻止原始反射和異常姿勢,促進正常的平衡,姿勢反射的發育;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和活動功能,改善肌肉的協調能力和張力,以達到正常的自主運動的能力,如抬頭、翻身、坐、爬、跪、站、走和手的各項功能等。
腦癱患兒常存在站立困難,比如說站立時頭前屈,背呈弓形或腰部生理彎曲加劇,髖、膝關節呈屈曲位;足外翻、尖足或足背屈超過90度,雙側上肢呈屈曲位或處于正常狀態。或是站立時頭探前,背呈方形,膝關節呈過伸展位或髖關節屈曲內旋,足外翻。
也有的腦癱患兒只是一側肢體受影響,上肢肩關節內收、內旋,肘關節屈曲;手指呈握拳或半握拳位,髖關節屈曲、內旋、膝關節呈屈曲或過伸展位,足內翻、底屈。
不難看出,對這些孩子進行站立訓練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如何對腦癱患兒進行站立方面的康復訓練。
1、站立訓練
1)被動站立訓練
對于那些痙攣型或其它類型腦癱患兒來說,被動站立,不僅降低肌張力,預防骨質疏松,而且,能給患兒雙足一正確的負重感覺。同時,也可避免一些像足內翻、外翻等的現象出現。
訓練方法:利用斜板、站立柜或固定膝關節文具等把患兒雙腳分開后,將腳尖對正前方,擺放于地面固定好,讓患兒在這種體位下,每日持續站15-20分鐘左右。
2)主動站立訓練
對于軀干和下肢支持體重能力還能完成,但骨盆帶穩定性差的腦癱患兒,可以讓患兒雙手握住床欄之類固定的物件,家長用雙手放在患兒的骨盆上向下施加一定的壓力,使患兒逐步學會控制骨盆、膝關節,
2、單腳站立訓練
當患兒主動站立位可基本維持后,我們就可逐步著手開始患兒單腳站立的訓練,這也是立位動態平衡訓練的開始。
1)不利用任何輔助器具,只靠家長雙手來誘導患兒身體重心的移動。
①橫向移動
家長雙手放于患兒骨盆兩側,當身體重心移向一側時,家長用放在該側的手通過骨盆向下肢施加一個向下的壓力。而另一只手通過上提患兒的骨盆來誘導患兒放松該側下肢,把身體重心移向對側。
②縱向移動
患兒呈一腳前一腳后的姿勢站立身體重心移向前腳時,家長把一只手放在該側的臀部,給患兒一向前的推力,另一只手放在患兒對側肩膀,以確保體干也隨之前移。反之,當患兒身體重心向后移時,家長的雙手由推力變為向后拉。方法2:也可讓患兒站于自制的平衡板上,家長用雙手扶著患兒骨盆兩側,一則可保護患兒以免摔倒,二則可通過對骨盆的推拉動作,來誘導患兒學會如何把身體的重心從左移到右,從前移到后。
2)也可讓患兒站在家中的地秤上,讓雙腳踩在上面,然后,身體重心慢慢地由一側移向另一側。通過地秤,我們可從量上看出患兒單腳負重能力的大小。
3、單腳移動的訓練方法
1)家長讓患兒手扶一張椅子站定后,讓患兒把身體重心移到一側,家長把一只手放在患兒膝關節前部,另一只手放于同側膝關節周圍,然后,讓患兒屈膝上抬,腳尖勾起,然后再慢慢伸直腳,足跟先著地。這樣,反復地由前向后,再由后向前地練習,直到患兒能自我掌握這一動作。
2)讓患兒雙手扶床欄站立后,把身體重心移向另一側,另一只腳可踩一小木車、旱冰鞋或球、木棒之類可滾動的物體。然后,讓患兒把腳向前向后擺動。
3)讓患兒扶床欄,一只腳負重,另一只腳邁上,邁下小木凳之類有一定高度的物體。物體的高度,可根據患兒能力的提高,而不斷增高。
溫馨提示:小兒腦癱的zl關鍵在于早,因此已經發現腦癱癥狀的要及時到腦科醫院進行zl。腦癱疾病的診斷zl對醫院 的技術設備和專家經驗水平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腦癱一定要到正規專業的腦科醫院進行zl。北京海華醫院(中美)國際腦癱研究院連續多年被評為國內zl腦癱{zh0}的醫院。如果您還有小兒腦癱相關疑問,可以通過QQ:4006066222 進行在線咨詢或撥打我們的康復熱線:4000069120,更多詳情登陸北京海華醫院(中美)國際腦癱研究院小兒腦癱康復中心。專家將盡心為您解答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