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APP來說,所需要關心的無非是用戶數、增長率、留存率、活躍度和ARPU值。但對于將“開放平臺”列為三大宗旨(另外兩大是溝通和社交)的微信來說,這些指標顯然不能滿足微信的野心。
表面上看,微信公眾平臺似乎是生機勃勃,各種
微信營銷、平臺搭建的廣告層出不窮,羅振宇賣會員、陳坤成立社區這種熱點新聞隔三差五,在淘寶上也有大批賣家專 門出售微信公眾號認證、平臺搭建和網站開發等服務——“淘寶熱度”跟“百度指數”一樣,可以反映一個事物火的程度,最典型的就是各種春晚服裝。
但是這些“熱”后面,缺乏了一種最有序的互動,就是
微信官方與開發者群體的互動體現。
在IT領域,一個“平臺”能夠成功搭建起來的外在標志是,有足夠多的活躍應用運行其上;內在決定因素則取決于平臺搭建方給出的規范接口,和開發者社區與平臺的良性互動。這個主線清晰之后,各行各業的企業才會考慮將自己的業務IT化、互聯網化,從而實現成熟的商業模式。而 在筆者所接觸的不少企業和開發者看來,對微信公眾平臺最常見的態度,就是“先搭上這班車”或“觀望”兩種。前者的表現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趕快開個公眾號, 摘編也好插科打諢也罷趕緊把更新頻率做上去、粉絲數養起來;這類嘗試者就是各類“微信總裁班”“微信營銷班”的沃土。持“觀望”態度的企業和開發者,其基 本考慮就是“微信的接口還不夠完善、不夠公開,一些功能提供之后又收回,一些功能到底提供不提供還不知道,現在不敢投入全力去發展”。這一類看法,事實上 反映了微信公眾平臺的不足。
上海達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電話:021-32516756
上海市普陀區石泉路47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