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膠CCM的表面特征
在水溶液中,硅膠表面上的硅羥基對生物大分子的吸附性極強,通常認為是不可逆的.硅膠表面的硅羥基會與膜蛋白和脂類分子中的極性基團作用,使細胞膜牢固地吸附(固定)在硅膠的表面.另外,細胞膜具有磷脂雙層結構的特性,脂質分子極性頭間的離子相互作用,膜內部烷基鏈間的疏水相互作用,使吸附在硅膠表面的細胞膜碎片間彼此靠近而融合,并自動形成閉合結構,結果硅膠表面wq被細胞膜覆蓋.而通常用的化學鍵合方法則由于空間效應,根本無法實現對硅膠表面硅羥基的wq覆蓋.
為證實上述觀點,用電子顯微鏡技術和表面能譜技術對硅膠CCM表面進行了測試.圖1為用電子顯微鏡放大6000倍后觀察到的硅膠載體和硅膠CCM電子顯微鏡圖像.可見,硅膠CCM中細胞膜已wq覆蓋在硅膠表面并與硅膠連為一體,與純硅膠載體明顯不同,可以看出,載體硅膠表面被細胞膜有效地覆蓋后,由于單一硅膠CCM顆粒表面細胞膜間的相互作用使多個硅膠CCM呈堆積狀.在0.52kV處有氧(O)的能譜峰,1.74kV處有較強的硅(Si)能譜峰;在0.27kV處增加了碳(C)的能譜峰,0.52kV處氧(O)的能譜峰強度有所增加,而1.74kV處的硅(Si)峰幾乎消失.在2.05kV處的鉑(Pt)峰為生物樣品制片時噴涂的鉑金.這進一步證實了硅膠CCM中硅膠表面的硅羥基已wq被細胞膜所覆蓋.
硅膠CCM的色譜特性
RBA方法中使用的受體制劑,多數為含yw受體的懸液細胞膜,在一定的條件下,直接與標記yw(或化合物)進行靜態結合反應.最終,由標記物的結合量間接推算yw與膜受體的相互作用.硅膠CCM具備細胞膜制劑和色譜填料的雙重特性,由此形成的色譜系統,可直接研究yw與固定相上膜受體的動態相互作用.所得色譜參數容量因子k′,分離因子α和分辨率R等將直接表征yw在膜受體上的作用強度和立體選擇性,并與yw最終的藥理作用密切相關.
(1)鈣拮抗劑在硅膠載體與硅膠CCM固定相上色譜保留特性比較.若僅以硅膠載體為固定相,磷酸鹽緩沖溶液為流動相,則構成了正相硅膠/反相洗脫的色譜系統.作者曾對此系統的保留機理進行過研究,其溶質的保留行為在理論上應與硅膠CCM為固定相的色譜系統有本質的區別.為此測定了6種鈣拮抗劑分別在硅膠載體固定相、兔紅細胞膜固定相和心肌細胞膜固定相上的容量因子。在硅膠載體為固定相的色譜系統中,鈣拮抗劑的保留時間都很短,柱壓也很低(<1MPa).而在兔紅細胞膜和心肌細胞膜為固定相的色譜系統中其保留明顯增長,柱壓也較高(>6MPa),這進一步證實了在硅膠CCM固定相表面細胞膜對鈣拮抗劑的保留起著支配作用.
(2)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在硅膠CCM固定相上的立體選擇性.yw和膜受體分子的立體化學結構,對yw與受體的相互作用起重要作用,受體對yw的識別、親合力和yw呈現內在活性,是在三維空間中實現的,受空間因素的影響.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在兔小腦CCM色譜系統中,表現出明顯的但又各不相同的立體選擇性.如尼卡地平各異構體在兔小腦細胞膜固定相上得到wq分離,尼群地平、尼瓜地平和Bay-K8644得到部分分離,而尼莫地平則沒被分離.可見,由兔小腦細胞膜固定相形成的色譜系統,在給定色譜條件下,對部分二氫吡啶類yw異構體具有較強的識別能力.而且,不同yw異構體的立體選擇性不同.
由于硅膠CCM的酶活性隨時間的增長而降低,在目前條件下,柱壽命一般在1周之內,與通常的色譜柱比較壽命短.柱的重現性以維拉帕米為例,測定其在兔心肌細胞膜固定相的容量因子,結果日內平均值為35.0±1.8(n=5),日間平均值為31.4±3.7(n=5),柱間平均值為36.7±3.1(n=4),結果較為滿意.
3種細胞膜酶活性隨溫度和時間的變化規律
取兔紅細胞膜懸液,等體積分為3份,分別用作懸液細胞膜、離心分離后取沉淀用作沉淀細胞膜和制成硅膠CCM,同時將這3種細胞膜貯存在-28℃,-10℃,4℃及25℃的條件下,分別在放置0,12,36,60,80和108h后取出,測定3種細胞膜的K+,Na+-ATP酶活性,計算其穩定性。
中山硅膠安全性能
硅膠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學性質穩定,不燃燒。硅膠是一種非晶態二氧化硅,應控制車間粉塵含量不大于10mg/m3,需加強排風,操作時戴口罩。
硅膠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對人的皮膚能產生干燥作用,因此,操作時應穿戴好工作服。若硅膠進入眼中,需用大量的水沖洗,并盡快找醫生zl。
藍色硅膠由于含有少量的氯化鈷,有毒,應避免和食品接觸和吸入口中,如發生中毒事件應立即找醫生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