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數字化工程實施情況
(編碼:057426859090)需求分析與設備考察階段:調查分析館藏情況,包括檔案的類型、載體形態與狀態、館藏數量等基本情況。根據館藏情況制訂檔案數字化的科學規劃,確定項目需求,根據需求考察當前各種高速掃描系統的集成解決方案。在設備考察階段我們特別注意這么幾個問題:A、檔案數字化設備配置計劃的成套性。B、檔案數字化設備的配套性,也就是文檔掃描儀和數字照相機優缺點對比,通過不斷的實踐,我們覺得數字照相機更加適應我們的工作。C、檔案數字化項目硬件與軟件的集成性。D、檔案數字化方案與我館需求的適應性。總之,考慮到檔案信息數字化要經過一個較長的過程,因此我們從實際需要和長遠打算出發,力求確保電腦、照相機、操作人員等設施人員數量的成龍配套,使其具有較強的支撐能力和擴展能力。
系統實驗階段:2002年底,項目開始立項。組織業務、技術骨干遠赴深圳、上海、黑龍江佳木斯市等地實踐考察,2003年6月,正式成立房地產GIS系統領導小組、數據導入小組,調集相關業務、技術精英加入團隊,正式開始實驗階段的工作,新購進了12臺電腦微機,4臺佳能數碼相機,4臺EPSON激光打印機,一臺工作站服務器,設備安裝調試完畢。通過前期和軟件公司合作,共同開發我們所需要的軟件。探索檔案數字化工作在快速系統下,檔案前期整理、檔案掃描、質量檢查、掃描文件管理、后期整理等全過程的協調配合問題,并探討在高速系統下如何解決某些技術問題。經過近一年的測試,我們對整體系統流程和配套軟件、數據庫的性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在項目的運作模式和系統管理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同時,也鍛煉了一支技術過硬的隊伍,為系統的正式運行打下了基礎。
項目實施階段:本項目是一個長期、流程化運作的系統,從建立開始就必須確保能長期高速、穩定運行。在系統的開發與研究方面有一個時間周期,現把工作計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①、系統總體方案框架設計:
2002年12月—2003年6月,完成系統總體框架,生成詳細可行性分析報告,及相關配套業務標準、各類管理制度。
②、系統建立:
2003年6月—2003年10月,系統建立,包括:硬件配置及軟件的開發。
③、系統試運行:
2003年10月—2004年2月。
④、系統正式運行:
2004年2月起,系統正式運行,同學校簽訂合作框架協議,調集員工和學生共100多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業務及技能培訓,參與系統的正式運行,在運行中不斷完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