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往往是眾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誰獨占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么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劉邦攻破咸陽,卻不敢占據其地;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卻終其一生不敢篡漢自立,他們都是怕成為眾矢之的。所以,面對利益,一定要權衡取舍之道。
謀劃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見的幾個人一起,而不要與眾人一起謀劃事情。正如《戰國策》上說,“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通俗地說,就是謀求特別重大的事情,不必與眾人商量。因為謀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與氣度,自己看準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反倒麻煩。如果別人見識低下,心胸狹小,氣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會動搖你的意志,也會破壞你的信心和情緒。![](http:///qiyeku_pic/2016/7/21/jiuchuang/product/product_info/image/2016_10_25/20161025113210768.jpg)
![](http:///qiyeku_pic/2016/7/21/jiuchuang/product/product_info/image/2016_10_25/20161025113214456.jpg)
![](http:///qiyeku_pic/2016/7/21/jiuchuang/product/product_info/image/2016_10_25/20161025113217362.jpg)
![](http:///qiyeku_pic/2016/7/21/jiuchuang/product/product_info/image/2016_10_25/20161025113219768.jpg)
![](http:///qiyeku_pic/2016/7/21/jiuchuang/product/product_info/image/2016_10_25/20161025113222674.jpg)
第五戒: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庸人,就是普通人,一般的人。對于一般的人來說,沒有什么才氣,只有勤奮工作才能成就事業,所以最忌諱一個“懶”字。曾國藩是勤勞的好例子,他其實并不聰明,但是卻能以“勤”成就大學問和大事業,可以說正是普通人的榜樣。
而那些有才的人呢,雖然可憑才氣走捷徑,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不肯向別人學習,這也是容易失敗的。如項羽、李自成等,占盡天時地利,卻因為驕傲而敗亡。
第六戒: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凡是辦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閱歷和識見,并以才能作為輔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謀劃,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時機會不會來到。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曾國藩明確告訴我們,辦大事要以“識”為主,才氣、才能不過是輔助罷了。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當然這里的“識”,不單單指知識,更指的是經驗和見識。
而“人謀居半,天意居半?!眲t是說,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抱著“盡人事以聽天命”的態度。不要因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為自己努力了,最終卻失敗了而去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