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步驟
(1)、按要求檢驗地基、處理地基并處理好伸縮逢。
(2)、根據設計要求和施工方案中的塑膠使用配比,配置少量的塑膠,進行攤鋪試驗,以確定施工方案和檢驗地基的處理情況。
(3)、測量溫度、濕度等參數并做好記錄。
(4)、畫好施工線作好每{yt}的施工計劃。
(5)、調整刮平設備的標尺,按要求刮平施工。
施工工具
1、攤鋪機一臺;2、打磨機一臺;3、噴吐機一臺;4、運料車四臺;5、其他施工小工具若干。
![](http://zs1.img-/pic/180638/p4/20170408090633_3889_zs.jpg)
施工工藝:
塑膠跑道鋪筑于瀝青或水泥基礎上,基礎做法與道路施工大致相同。無論瀝青或水泥基礎,其表面平整度要求較高,以保證塑膠面層厚度一度,彈性均勻,且不浪費膠料。對基礎的質量要求如下。
1)、平整度: 基礎應具有一定的強度和穩定性。基礎不能產生裂縫和由于冰凍引起的不均勻凍脹。平整度合格率在95%以上,3米直尺誤差3mm。
2)、坡度:橫向<1%,縱向<1‰,跳高區<4‰,表面應平坦光滑保證排水。
3)、強度和穩定性: ①瀝青基礎采用不含臘,或含臘很少的瀝青材料,其瀝青混合料必須充分壓實。表面均勻堅實,平整無裂紋,無爛邊堆擠,無麻面,接縫平順光滑。瀝青混凝土面層碎石粒徑為2-5mm,含油量5.8-6.4%,接合層碎石粒徑為6-9mm,含油量4.6-5.8%。壓實密實度不得小于95%,在中型碾壓機壓過后,無顯著輪跡,無發軟起皮,無浮土松散,波浪等現象。②水泥混凝土表面均勻堅實、無裂縫,無爛邊,接縫平直光滑,以6000mm×6000mm左右切塊為好。墊層壓實,密實度大于95%,在中型碾壓機壓過后,無顯著輪跡、浮土松散、波浪等現象。水泥混凝土基礎需加隔水層: 采用新PVC加厚隔水薄膜,搭接處應大于200mm,邊沿余量大于150mm。
4)、排水:排水系統在大雨后二小時必需排出積水。
5)、保養期:,基礎表面要保持清潔干燥,瀝青基礎完工后要求30天以上的保養,以使瀝青表面低沸點成份發揮,保證塑膠層與基礎有足夠的粘結強度。
6)、基礎表面要保持清潔干燥,瀝青基礎完工后要求30天以上的保養,以使瀝青表面低沸點成份發揮,保證塑膠層與基礎有足夠的粘結強度。
7)、大水凍地區,瀝青層與碎石層之間加一層土工布緩沖層。沿排水溝槽邊緣的基礎應做特殊防水處理,因為這些地方最容易產生凍脹。
![](http://zs1.img-/pic/180638/p3/20170408110418_6098_zs.jpg)
基礎復驗
(1) 重點為根據《田徑設施標準手冊》和相關規范標準對已完工田 徑場基礎進行測量、定位和質量驗收。
①基礎平整度檢測 以塑膠跑道的曲直分界線為界,直道沿橫向與縱向每 3m 標一個點,彎道以圓心點為圓心,用經緯儀每 5〃做一放射狀線,每 3m 標一個點,將 3m 直尺輕放于任何相鄰兩點之間,用塞尺測量局部凹陷,每組 30 個測量點,并記錄于場地平面圖上。要求平整度合格點數(塞尺讀數≤4mm)≥85以上為合格。
②基礎坡度檢測 用經緯儀自塑膠跑道分界線開始,直道每 10m 標一組點,彎道以圓心為圓心點每 15°標一組點,每組點bao括道內沿和第八道外沿兩點,再用水準儀測量每點的標高,并計算每組兩點的高差和第八道同道上相鄰兩點的高差。要求跑道基礎橫向坡度≤1縱向坡度≤1‰。
③基本點復測 用全站儀(2〃級)測量兩個圓心和通過圓心的直徑放射線相關點的準確性,如果發現誤差須及時報告并作相應調整。
④基礎層質量驗收 、跑道基礎要求無明顯裂縫,表面均勻堅定,無麻面,接縫平順光 1) 滑,邊際線角清晰,無缺陷。 、經灑水或大雨后無明顯積水和波浪現象。 2) 、基礎的養護期應達到 21 天以上。 3) 、面層施工準備
![](http://zs1.img-/pic/180638/p4/20170408090653_7157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