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因特網、萬維網三者的關系是:互聯網bao含因特網,因特網bao含萬維網,凡是能彼此通信的設備組成的網絡就叫互聯網。所以,即使僅有兩臺機器,不論用何種技術使其彼此通信,也叫互聯網。國際標準的互聯網寫法是Internet,因特網是互聯網的一種。因特網可不是僅有兩臺機器組成的互聯網,它是由上千萬臺設備組成的互聯網。因特網使用TCP/IP協議讓不同的設備可以彼此通信。但使用TCP/IP協議的網絡并不一定是因特網,一個局域網也可以使用TCP/IP協議。判斷自己是否接入的是因特網,首先是看自己電腦是否安裝了 TCP/IP協議,其次看是否擁有一個公網地址(所謂公網地址,就是所有私ll網地址以外的地址)。
因特網是基于TCP/IP協議實現的,TCP/IP協議由很多協議組成,不同類型的協議又被放在不同的層,其中,位于應用層的協議就有很多,比如FTP、SMTP、HTTP。只要應用層使用的是HTTP協議,就稱為萬維網(World Wide Web)。之所以在瀏覽器里輸入百度網址時,能看見百度網提供的網頁,就是因為您的個人瀏覽器和百度網的fu務器之間使用的是HTTP協議在交流。


全球互聯網自上世紀九十年進入商用以來迅速拓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信息基礎設施。經過短短十幾年的發展,截止2007年1月,全球互聯網已經覆蓋五大洲的233個國家和地區,網民達到10.93億,用戶普及率為16.6%,寬帶接入已成為主要的上網方式。同時,互聯網迅速滲透到經濟與社會活動的各個領域,推動了全球信息化進程。全球互聯網內容和fu務市場發展活躍,眾多的ISP參與到國際互聯網fu務的產業鏈中。由此帶來了互聯網fu務的產業發展活躍,推動形成了一批ISP,如Google、Yahoo、eBAY等,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2006年10月Google公司的市值已達145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大IT公司。


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ll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這個協議,1991年后稱為WWW(World Wide Web),基于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鏈接。雖然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由于最開始互聯網是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于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除了以直接fu務于研究部門和學校的商業應用之外,其它的商業行為是不允許的。90年初,當獨立的商業網絡開始發展起來,這種局面才被打破。這使得從一個商業站點發送信息到另一個商業站點而不經過政府資助的網絡中樞成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