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子種植的首要就是先進行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播前進行精耕細整,翻耕23~25 cm,進行桔稈還田,下面就由濟南朝暉種講一講小麥的相關信息吧。

與單作小麥不同, “雙三〇”帶狀種植小麥發生倒伏時表現為中間行先倒, 然后是次邊行,{zh1}是邊行, 說明邊際效應對莖稈質量有明顯的影響, 套作小麥莖稈質量應該分行測定。氮肥和密度是小麥高產的兩大重要栽培因子, 在套作條件下合理配置密度和氮肥對于構建套作小麥高產抗倒群體至關重要, 而莖蘗發展、物質積累、莖稈形態特征與物理特性又是個體與群體質量的重要指標, 與倒伏能力和產量密切相關。種植密度和氮肥是作物獲得高產的兩大重要栽培措施, 同時也是導致作物倒伏的重要因子。
生活中大家都非常關注小麥的倒伏的問題,倒伏是影響小麥高產穩產優質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麥倒伏主要發生在肥水充足、小麥旺長、群體過大、田間郁蔽的高產麥田,下面濟南朝暉種將為您講一講抗倒伏小麥方法之化學控制。

化學控制
化控是防止小麥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對群體大,長勢旺的麥田或植株較高的品種,在小麥起身期畝用15%多效唑30~50克或20%壯豐安乳油30~40毫升,加水30公斤噴灑,以控制植株旺長,縮短基部節間,降低植株高度,提升根系活力,增強抗倒伏能力。
抗倒伏性是小麥高產穩產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幾年來,由于惡劣天氣的影響,倒伏給小麥生產帶來極大損失,下面就由濟南朝暉種來為大大家簡單講一講吧。

木質素含量降低,小麥和燕麥莖稈機械強度變弱,易造成倒伏;木質素含量增加,水稻和春小麥的抗倒伏能力顯著增強。施用氮肥是小麥增產的主要技術措施,但隨氮肥施用量增加,株高增加,節間細長,易引起倒伏。尤其在高產超高產條件下,既要獲得較大群體以實現高產,又要促進莖稈充實以防止倒伏,增施氮肥在增大群體實現高產的同時,使得莖稈發育質量變差進而引發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