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料理名詞解釋
白味噌 是一種顏色白而味道跟大醬相似的醬,只是甜味較重。赤味噌 與中國黃醬顏色一樣,只是味道沒有中國黃醬咸,微帶甜味。'赤'即為漢語中'紅'的意思,所以也叫紅大醬。櫻味噌 一種紅黑色的醬,'櫻'是這種醬的商標,也具有櫻色的含義。八丁紅大醬 據說是古宮廷用的大醬,顏色比赤大醬還要深,味道微苦,是醬中的高級品。石野粒味噌 味道、顏色與白大醬一樣,只是醬中的豆為粒狀。一般做腌制食品用,石野是醬的牌名。云丹醬 中國叫海膽醬,是海中的一種生物,呈扁圓形,外殼長滿刺,剁開后吃里面黃色的子,(即海膽的卵巢,經腌制加工成的醬即海膽醬)。清酒 顏色清而透明,味道與中國的紹興酒相似,是日本人經常飲用的酒。赤清酒 味道與清酒一樣,只是顏色發紅,適宜做菜用。味淋酒 是一種黃色透明的甜味酒,其用途與中國料酒相似,是烹調中不可缺少的調料。木魚花由鰹魚加工而成,用前用刨子將魚肉刨成刨花,所以叫木魚花。在日本神社或宮殿的屋脊上裝飾的圓木,其形狀似木魚,故也將鰹魚稱木魚。

刺身也稱為魚膾、魚生、生魚片,指將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直接食用的菜品。起源于中國,在中國古是常見的魚類菜品,今流行于日本、朝鮮半島等地。刺身在中國古逐漸式消失,可能是因以淡水魚為食材的關系。刺身最常用的材料是魚,多數是海魚。常見的是金槍魚、鮭魚(三文魚)、鯛魚、比目魚、多春魚、鰤魚、鲹魚、鱸魚、鯔魚,等等;也有鯉魚、鯽魚等淡水魚。

懷石料理在茶道會之前給客人準備的精美菜肴。在中世日本(指日本的鐮倉、室町時),茶道形成了,有此而產生了懷石料理,這是以十分嚴格的規則為基礎而形成的。日本菜系中,最早最正統的烹調系統是“懷石料理”,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歷史。據日本古老的傳說,“懷石”一詞是由禪僧的“溫石”而來。那時候,修行中的禪僧必須遵行的戒律是只食用早餐和午餐,下午不必吃飯。可是年輕的僧侶耐不住饑餓和寒冷,將加熱的石頭bao于碎布中稱為“溫石”,揣到懷里,頂在胃部以耐饑寒。后來逐步發展為少吃一點東西,起到“溫石”御饑寒的的作用,詳情大家可以瀏覽日本料理專門網進行查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