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東方,傳統中國繪畫的顏料生產有著悠久的歷史,盡管早期繪畫的遺存較少,但從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程度和青銅、陶瓷、漆器及紡織業等達到的成就,大致可以推測到其顏料和染料使用的水平。公元前200多年,秦漢時期壁畫殘片上的繪畫色彩已有大紅、朱紅、黑、褐、石青和石綠等。秦始皇兵馬俑的彩繪顏料中又使用了朱砂、鉛丹、碳黑和鉛白等顏料。魏晉以后中國繪畫顏料色彩品種日臻豐富,在而后的敦煌藝術中更是大大發展,據研究分析敦煌壁畫中使用的顏料僅紅色就有朱砂、紅土、雄黃、紅丹、鐵紅、胭脂和銀朱等多種。

著色劑主要分顏料和染料兩種。顏料是一種極細微的顆粒狀有色顏料,不溶于水和樹脂的著色劑,故要獲得理想的著色性能,需要用機械方法將顏料均勻分散于樹脂或油中,可以得到塑料制品要求的色澤。按結構可分為有機顏料和無機顏料。無機顏料(如氧化鐵顏料)熱穩定性、光穩定性優良,價格低,但著色力相對差,相對密度大;有機顏料著色力高、色澤鮮艷、色譜齊全、相對密度小,缺點為耐熱性、耐候性和遮蓋力方面不如無機顏料。染料是可溶于水和大多數溶劑及被染色塑料的有機化合物。它能使被染物品內外都著色。優點為密度小、著色力高、透明度好,但其一般分子結構小,著色時易發生遷移。

五十年,馬利工藝廠與金城工藝廠等工廠合并,成立了上海美術顏料廠,專門生產馬頭牌顏料。改革開放后,上海美術顏料廠又改制為中外合資實業馬利畫材公司。如今以美術顏料為主的馬利牌繪畫材料已發展為MASTER馬斯特,MARIE'S馬利和MARTOL馬頭三個系列,生產十幾個產品大類,兩千多種品種的畫材,成為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美術顏料品牌,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達到60%以上,產量躍居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