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大棚養殖肉雞編輯
用塑料薄膜將棚內地面或網架橫向隔出一小片區域作育雛用,根據雞苗大小,逐漸縱向擴增育雛面積。進雛前24小時調節好棚內溫濕度,使育雛區溫度達35℃,濕度達65%—70%。初養大棚要提前48小時升溫,并排除棚內地面蒸氣。
1、溫度。各生長時期雞只對溫度的需求不同,但同其它環境養雞一樣,基本為1—3日齡35℃,1周齡35℃—32℃,1—2周齡32℃—29℃,2—3周齡29℃—27℃,3—4周齡27℃—24℃,4周齡以后為21℃—18℃。值得注意的是,溫度的降低是個緩慢的過程,其調整是以雞群生長有舒適感為標準。每天棚內溫度要基本穩定,早春和冬季晝夜溫差大,要做好棚頂走檐的草簾和棚腳草簾的掀蓋工作。給溫方式一般用地爐,這要在進雛前做好準備工作,也可用煤爐給溫,但要防止煤氣中毒。
2、光照。進雛后開始48小時連續光照,強度為每10平方米光照為25瓦左右,以后為23小時光照,21日齡后,逐漸改為16小時光照,8小時黑暗,可根據不同季節及時間在傍晚開燈,次日早晨關燈。燈泡的安裝可以沿棚東西走向,每5—8米一個燈座,根據生產需要裝上不同功率和顏色的燈泡。
一、
使用無滴防霧膜
無滴防霧膜具有明顯的無滴效果和消霧功能,并能降低棚內空氣濕度,同時具有透光高,溫快的特點,能捉進作物增產,早熟。可明顯的減少作物病蟲,降低用量,減少對作物的污染。如果大棚膜用的是無滴膜,霧氣應該小些,甚至沒有。
二、
改變栽培方式
栽培方式也會有影響。注意栽培方式,起壟栽培、地膜覆蓋以后效果會更好。
三、
合理澆水
合理澆水,嚴格控制澆水量,每次澆水后適當放風,及時松土。
四
及時通風換氣

養雞大棚的總體設計要點:
1,棚址選擇 選擇地勢高燥,平坦,運輸方便,遠離村莊,水電來源保證的荒地或農閑田。
2,棚的位置 坐北朝南,東西向開門,南北向開窗。
3,棚的面積 根據飼養量多少而定,一般以750平方米左右,養雞6000—9000羽的棚為好。
4,棚的材料 經濟棚:竹木框架,磚砌墻,開窗,水泥地面(下鋪一層尼絨布,上澆3—5厘米水泥)。棚頂有內而外依次為尼絨布,稻草(3—4厘米),石棉瓦或油毛氈。簡易棚:竹木框架,泥土地面,尼絨布或遮陽網作圍墻,棚頂有內而外依次為尼絨布,稻草,遮陽網。稻草起到夏天隔熱,冬天保溫的作用。
5,棚的形狀 下部長方體,棚頂人字形。
6,棚的規格 棚體:長60米,寬12.5米,棚高3.5米。其中圍墻高1.8米。窗門:南北兩墻上每隔0.5米,開一個寬為1.3米,高為1.0米的窗。天棚:在棚頂每隔10—12米
,開一個長8.5米,寬3.5米,高1.0米的天棚,有利于毒氣體散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