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歲以后的學生開始進入客觀寫實期,學生具備了較細致深入地觀察物象與描繪物象的能力,并能夠感知物象的立體和空間物想體,在訓練時要在強調觀察的基礎上由淺入深地講授造型、構圖等素描基礎知識,但并不要求進行專業化的造型訓練。寫生主要靠直觀感受表現對象物征。在造型基礎知識方面主要介紹“線”,能用線精細地描畫對象。在繪畫空間知識方面,介紹形態和背景的關系,觀察空間的近大遠小現象,并初步了解從不同視點表現物象的方法,也就是說,這個時期,以結構素描訓練為主。
![](http://zs1.img-/pic/187604/p5/20170623161342_1078_zs.jpg)
![](http://zs1.img-/pic/187604/p5/20170623161343_2509_zs.jpg)
最早作為素描的雛形形式產生的就是那些古巖洞的巖畫,當以及那些莫名其妙的符號,這些簡潔樸素的描繪正是人類祖先對自然界的真實感受。16世紀在意大利,美術學院產生以后,素描才以正式身份出現在美術學府的畫室。1912年在我國上海美術學院正式開設這一課程,1958年受到沖擊,1962年恢復,到“wen革”時期又受到沖擊,直到1976年在全國各大美院開始恢復。從素描的發展歷史看,從古埃及、兩河流域到古希臘、古羅馬,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從歐洲17世紀古典畫派到20世紀現派,已經形成了一個wm的體系。在素描教學中,主要是訓練學生如何觀察和刻畫客觀物象的造型能力,對于初學者來說,我們常常以把形體畫得像不像、準不準、整體不整體作為檢驗素描水平的高低。作為設計人員同樣要具備素描的基本功。
![](http://zs1.img-/pic/187604/p5/20170623161335_1564_zs.jpg)
![](http://zs1.img-/pic/187604/p5/20170623161342_1078_zs.jpg)
法國古典主義油畫家安格爾因為和浪漫主義觀點不同,認為色彩的作用不是主要的,因此創作了大量素描和單線作品。中國畫家王式廓的作品“血衣”,也是以素描方式創作的。
素描大師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巨匠: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波納羅蒂、拉菲爾·桑喬、中國的徐悲鴻(1895-1953 )。倫勃朗、彼得·保羅·魯本斯以及伊利亞·列賓等也是素描大師。
素描同時是一種造型藝術,他的目的是在兩維的紙面上創造三維的立體形態。造型的準確和內在結構的科學是最為重要的。
![](http://zs1.img-/pic/187604/p5/20170623161333_5853_zs.jpg)
![](http://zs1.img-/pic/187604/p5/20170623161332_1742_zs.jpg)